熱門:

2021年12月1日

方舟 泛舟論章

香港與新加坡的最大差異為何?

在談論香港問題的時候,很多人都喜歡將之與新加坡比較一番。香港與新加坡確實有很多類同之處:兩者均為高度國際化的華人為主的城市、外向型的小型經濟體、人口密集而天然資源稟賦不足、同受英國殖民統治影響等等。

近幾年來,香港社會在討論土地規劃、房屋制度、產業政策和人才吸納政策的時候,愈來愈多人視新加坡為「學習對象」。但回顧幾十年前,情況卻是調轉過來,香港曾經長期是新加坡模仿的榜樣。

已故新加坡國父李光耀在其自傳中透露,1965年獨立之後,他幾乎每年都會到香港一趟,看看香港人「如何克服困難」,以及有什麼值得學習的地方。他直言,香港是他「獲得靈感和啟發的源泉」,亦十分欣賞香港人的勤奮、活力和幹勁,認為香港不但「價廉物美」,而且「服務一流」。

人均GDP逐漸拋離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時候,新加坡無論在經濟規模、人均GDP、金融等專業服務業水平,甚至製造業實力等方面通通不如香港。但到了九十年代,香港與新加坡已經處於「叮噹碼頭」的狀態。

自2003年起,新加坡人均GDP超越香港後便一直將香港拋離。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的預測估算,2021年新加坡和香港的人均GDP分別為66263美元和49485美元,差距明顯;如按購買力平價計算人均GDP的話,新加坡達到102742美元,香港則只有62839美元。

除了經濟增長方面,新加坡在產業結構上也比香港更為多元化。2020年,其製造業依然能維持在GDP的20%以上。而香港的製造業卻不斷萎縮,如今只佔本地GDP的1%左右。新加坡目前是全球第三大煉油中心,其電子工業和生物醫藥等高增值製造業亦有相當實力,同製造業空心化的香港形成巨大的對比。

新加坡有不少社會政策和公共服務也把香港「比下去」。住房方面,新加坡國民的置業率接近九成,香港的置業率在過去幾年則徘徊在50%左右。醫療方面,2019年新加坡有14279名註冊醫生,每1000人有2.5個醫生,當中67%註冊醫生在公立醫院工作;2019年香港註冊醫生人數為15004人,每1000人有2.0個醫生,當中約50%註冊醫生在公立醫院工作,但實際上承受服務全港90%住院病人的壓力。

新加坡組屋平均面積為1067方呎,平均價格為53.27萬新加坡元(約306.8萬港元),可稱得上為「價廉物美」。新加坡的人均居住面積有323方呎,比香港私人住宅單位的人均面積中位數(194方呎)還要高出1.66倍。新加坡並沒有土地短缺而急需「造地」的問題,因為1966年頒布的《土地徵收法》規定,新加坡政府可出於公共利益強制征地,並將賠償金額限定在固定的較低水平,以保障政府以低價獲取大量土地以進行更好的城市規劃。

同時,新加坡政府通過明確的產業政策引導經濟發展。1990年代,新加坡已開始謀劃引入半導體產業,其經濟發展局為每一個有意到新加坡投資的半導體公司提供從投資建廠前規劃評估,到建廠中的水、電、土地取得,甚至是完工後的人員招募、長遠的財務規劃等一系列協助。

輸外勞遏服務業工資

煉油石化產業亦是很典型的例子。新加坡的一個天然優勢是位處馬六甲海峽,即東亞和中東、歐洲之間的重要海上通道。新加坡雖然沒有任何石油儲備,但得益於作為海上石油通道的地理優勢,六十年代起,新加坡開始布局石化產業,通過多項優惠政策吸引跨國石油公司在新加坡設立原油加工廠,促進資金和技術轉移,至今已聚集超過100家跨國化工企業,僅次美國休斯敦和荷蘭鹿特丹成為世界第三大煉油中心。

在此基礎上,新加坡亦藉助其金融和航運業的既有實力,將自己定位成亞洲石油產品定價中心和世界石油貿易樞紐,進一步提升新加坡參與跨國經濟活動的影響力。

新加坡還有一個「致勝法寶」,就是通過大量輸入外勞,將消費性服務業的工資維持在一個相對較低的水平,因此新加坡以購買力平價計算的人均GDP才會遠高於香港乃至美國。同時,新加坡製造業的競爭力亦是通過輸入外勞來填補較低技術工人的空缺,將高附加值職位騰空予新加坡國民。新加坡常住人口約570萬人,而當中外勞佔超過150萬;一定程度上,新加坡是通過剝削外勞來維持其本國產業的競爭力。前一段時間新冠肺炎在新加坡爆發,亦暴露新加坡外勞的生活環境擠迫惡劣的問題,

以上各方面都是新加坡與香港的差異所在。但歸根到底,新加坡與香港最大的分別就是新加坡有一個強勢政府,能夠有效平衡各種社會利益團體,高效地使用和分配社會資源。

建國經歷種種紛爭

新加坡同香港一樣承接了英國人留下的文官系統,從行政能力和廉潔程度來說,兩地其實不相伯仲。但兩個政府之所以差別很大,是因為新加坡自建國以來通過艱難的政權建設過程才走到今天。而香港從殖民政府過渡到特區政府的過程中,卻沒有經歷過一個新政權建設的過程。因此兩個政府在政治能力上顯現很大的差距。

新加坡建國初期,經濟條件惡劣,對內面對左翼政黨的挑戰,對外面臨與馬來西亞的族群紛爭。人民行動黨與新加坡國內外的利益進行鬥爭,包括以殘酷手段鎮壓左翼運動,以及在國際社會中確立新加坡作為一個新政權的地位。是通過這樣的一個過程,新加坡內部才能形成一個強而有力的執政力量,也就是現在我們所見的人民行動黨政府。

人民行動黨的其中一個成功條件,是對其生存有着強烈的危機感。2019年香港出現反修例風波,輿論認為新加坡是受益者,應該是一種「隔岸觀火」的態度。然而,總理李顯龍在接受採訪時卻表示,他其實非常擔憂如果類似事件發生在新加坡應當如何應對。新加坡其實比香港「更脆弱」,呼籲國民警惕可能導致社會撕裂的力量和事件,並為與這些力量抗衡做好準備。

反觀香港,回歸過渡期更多地是強調如何將港英時期的行政體制平穩過渡到新成立的「香港特區政權」,但回歸前後都缺乏真正意義上的新政權建設。而回歸後的留下文官系統雖然具備行政能力,但在利益錯綜複雜的香港社會中並沒有足夠的號召力和影響力,更遑論應對香港自由開放的複雜政治環境。由此導致特區政府的政治弱勢,難以積聚政治領導力。

一個強勢政府背後實際上是政權的政治能力,而這才是香港同新加坡的核心差異所在。當社會上主張香港學習新加坡的時候,不能只是表面地參考新加坡的具體政策,更重要的是特區政府如何完善政權建設,通過克服社會上的不同利益訴求,引領整體社會的發展方向。否則,再多的政策設計而缺乏政治能力,香港仍然難以解決積存多年的社會深層次矛盾。

實際上,在香港回歸的一刻,香港特別行政區就屬於國家治理體系的一部分。2019年11月,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有關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決定中,已經把完善「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治理體系納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部分。

尤其是落實《港區國安法》和完善選舉制度之後,香港接下來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在國家領導下完成特別行政區的政權建設,強化特區政府政權在香港社會的基礎,「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才能行穩致遠。

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研究總監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