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10月29日

盧家詠

長期照顧不只是家庭的事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是真的嗎?情感上,我們都希望老人家長命百歲,能看到家裏兒孫滿堂,安享天倫之樂。除了長者,其他長期病患者也應該有一樣的想法。可是我們在前線服務,為什麼經常聽到長者及病患者情願「早死早着」?家人也面對既捨不得,但又覺得家人死了更好的矛盾想法?

家庭照顧模式在香港很常見,即是說由家人承擔照顧長者或長期病患者的需要。社會大眾可能會覺得,家中有長期病患者、幼兒及長者,家人負起照顧責任是理所當然的。又有一個說法,當家裏有人需要照顧,家人「自然」就會有照顧的能力,正如媽媽生了孩子,就「自然」會懂得照顧。但事實上,這只是暫時安慰別人的說話。

看顧能力視乎資源與支援

不少家庭照顧者採取「見步行步」的應急對策,只是因為他們未能長遠安排照顧計劃。很多時候,照顧者都未必能在照顧家人的過程中得到支援,例如病人離開醫院後應該怎樣安排家居照顧,如何申請院舍,院舍未有床位前可以有什麼短暫支援等;又例如智障孩子到21歲要離開特殊學校宿舍,往後怎樣安排,如何可以順利銜接到成人宿舍(現時輪候時間超過十年),這些都是他們要面對的實際難題。照顧者在照顧家人的路上卻往往缺乏清晰的路向,難以得到持續協助和支援。

照顧能力並不是天性及本能,是透過學習、反覆練習,以及參考別人的經驗而獲得的。如果媽媽生了孩子就懂得照顧,怎麼新手父母還要到醫院上課,學習照顧新生兒?如果照顧是天性,那怎麼會有陪月員、護士、保姆、保健員的訓練?與其說照顧是本能,應該說希望被照顧的人健康快樂的美好祝願才是天性。

照顧能力也與資源及支援的多寡有關。資源比較充裕的家庭,可以聘請外傭或私家看護照顧長者或長期病患者,亦可以把他們送到費用較高的私營院舍或醫院,以獲取更合適及個人化的服務。長期病患者往往需要接受定期的治療,試想像,如果長期病患者的家庭經濟條件較充裕,可以聘請外傭陪診,然後乘坐輪椅的士,點到點的到達醫院,在預約的時間接受治療,病人及照顧者均會輕鬆得多。

然而,不少病患者的家庭都未必有足夠資源,負擔長期的照顧開支,必須依賴公共醫療服務。在前線工作,最常聽到長期病患者的煩惱就是需要在繁忙時間去覆診,家人未必能經常請假陪伴,加上他們推着輪椅,在繁忙時間往往沒有辦法乘坐巴士或地鐵,因為車上的輪椅位置已經站滿乘客,這些限制都造成患者和照顧者的種種不便。舉這個例子,並不是說每個人都像富豪般生活就是最好,而是希望指出,公共服務的安排及輪候制度可以更人性化,更設身處地考慮到病人及照顧者的實際需要,以及他們在生理與心理上的壓力。

早前文章(《照顧者疫情期間更見困難》,4月14日)提到現時粗略估計香港大約有45萬家庭無酬照顧者。除了照顧者津貼外,暫時未有特別為長期照顧需要而設的政策。基本上現時的長期照顧支援服務均由慈善及社福機構提供,這些服務主要有幾個方向:1)直接的照顧服務:長期的院舍照顧服務,部分由政府提供資助;2)喘息服務:例如暫託服務、短暫住宿等,讓照顧者有休息的空間;3)休閒娛樂活動:讓照顧者暫時紓緩壓力,平衡身心;4)照顧者互助服務:例如照顧者茶座,讓他們可以互相傾訴及交換心得;5)心理輔導及家訪:為照顧者提供心理上支援;6)政策討論及倡議:把照顧者議題從家庭帶到社區。

服務機構明白到這些服務及活動需要互相協調,因此10多個機構合組了「照顧照顧者平台」,包括護老、護幼、殘疾人士照顧者、精神病患者的社福單位,交換各區及各服務範疇的最新資訊及服務,以便機構同工獲得更多資訊,以協助服務使用者找到更多資源。此外,平台將每年10月訂為「照顧者月」,提供一系列的活動,包括論壇、照顧者市集、休閒活動、服務體驗等,讓照顧者們多留意自己的身心健康,也期望引起大眾多留意照顧者的需要及肯定照顧者的貢獻和努力。

服務機構組平台交換資訊

現時,當社福機構在前線服務發現有服務缺口或新的需要時,主要是靠機構內部調配資源,以擴充現有服務或推出新服務,如果牽涉的資源較多,便需要尋求捐款人或基金申請贊助。機構往往需要花很多心力精神在這些尋找資源的行政工作上,很多時會延誤服務的推出。其實當局可以考慮提供一個照顧者支援服務的基金,類似優質教育基金的模式,基金可以不訂明指定用途,機構可以按需要靈活地申請用作照顧者支援,舉例說,有服務機構發現其服務區域有新屋邨入伙,有很多新搬來的照顧者求助,機構可以立即向基金申請撥款,安排人手協助,例如家訪、安排照顧者鄰舍之間互相認識及支援、陪診、或加強原有的服務,例如加開病患者的運動班及膳食供應等。

照顧,並不單是家庭的事,需要有政策去引導資源及服務的調配、服務的支援、僱主的家庭友善政策等。長期照顧其實是整個社會的事,需要各方合作,共同支援病患者及照顧者的需要。

註冊社工、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