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10月13日

楊庭輝

黎巴嫩能源危機前因後果

黎巴嫩上月由億萬富豪米卡提成功籌組內閣第三度出任國家總理,結束自迪亞卜內閣就貝魯特大爆炸慘劇總辭以來逾一年的無政府狀態。

然而,儘管黎巴嫩新政府於上月17日同意聘請紐約公司重啟對黎巴嫩央行法證審計,以及在近日重新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展開推動國內經濟改革以換取借貸的談判,但外界主流輿論對黎巴嫩走出政經困局不抱任何期望。

事實上,黎巴嫩貧富懸殊問題異常嚴重,其最富有的10%人口擁有總值國家近七成的財富,而黎巴嫩的政治權力壟斷在一小撮既得利益者的手上,他們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延續以國家財富補貼教派色彩濃厚的私人企業,以及阻止國家落實任何向富人徵稅的政策。要解決黎巴嫩外滙儲備枯竭的問題,實談何容易。

諷刺的是,黎巴嫩國會在上月中召開會議確立新內閣一事,因電力短缺和發電機損壞的問題而延遲了40分鐘。

這個事例可謂是黎巴嫩近月能源危機的縮影。英國中東研究學會研究員扎伊德.貝爾巴吉(Zaid M. Belbagi)上月22日在沙地阿拉伯英文媒體Arab News發表評論文章稱,成千上萬的黎巴嫩平民每天花近6小時排隊求購發電燃料卻空手而回。

《經濟學人》網站亦於上月23日指出,大量黎巴嫩平民每天在家只能享有約兩小時具備電力的生活。黎巴嫩部分地區的水務署和電訊商乾脆取消提供服務,原因是它們分別沒有足夠的電力維持水泵和手機訊號發射站的運作。甚至乎,黎巴嫩全國大部分的醫院也須依賴有心人或其他團體捐贈柴油機和燃料才能勉強提供基本的服務。

雖然黎巴嫩的能源危機並非由新政府一手造成,但由於新政府充斥着受貪腐醜聞纏身的舊面孔,所以外界把問題連帶歸咎於他們身上並不為過。值得一提的是,黎巴嫩新政府的能源及水資源部長瓦利德.法亞德(Walid Fayad)被其前僱主博思艾倫漢密爾頓控股公司,以涉及參與非法活動和不當行為的名義辭退和法律起訴。儘管法亞德否認所有指控,並跟其僱主以庭外和解的方式處理這宗案件,但這件事難以避免加深了外界對黎巴嫩新內閣腐敗無能的負面觀感。

擅引伊朗油 真主黨奪權

黎巴嫩國家積弱,讓伊朗刻意扶植的黎巴嫩真主黨有了搶奪實際政治權力的可乘之機。誠然,真主黨尚無法真正佔據黎巴嫩總統和總理這兩個權力核心位置,原因是《台夫協定》規定這個職位分別由天主教馬龍派中人和遜尼派中人擔任。然而,真主黨和其盟友既在黎巴嫩國會是多數派(國會議長一職由真主黨中人擔任),又因教派共治的原則在黎巴嫩內閣穩佔一些要職,加上真主黨迄今仍然擁有龐大的武裝力量(無視《台夫協定》要求各教派解除武裝組織的規定),所以它對黎巴嫩政府施政有實際上的影響力仍然非常龐大。

當然,有些立場親美的分析樂觀地認為,真主黨對黎巴嫩的控制已大不如前。例如,華盛頓近東政策研究所阿拉伯政治格杜爾德計劃弗里德曼研究員哈寧.加達爾(Hanin Ghaddar),上月21日在美國媒體《政客》(Politico)發表評論文章稱,美國制裁令伊朗在財政上更難支援真主黨,而真主黨參與敍利亞內戰進一步耗盡它的財力。

此外,加達爾認為真主黨的影子經濟正在萎縮。受制於財政困難,真主黨近年的社會服務覆蓋網絡正在不斷下降。加達爾又表示,真主黨在什葉派內的支持度也有下滑的趨勢。

2019年,黎巴嫩各宗派的人民走上街頭抗議權貴貪污和經濟,自此什葉派內部反對真主黨的聲音日趨熾熱。不僅如此,真主黨跟它在黎巴嫩的盟友亦有出現裂痕的跡象。

可是,從真主黨公然擅自向伊朗進口石油的事例來看,黎巴嫩距離擺脫伊朗和真主黨的操控仍有一大段距離。前黎巴嫩總理迪亞布和現任總理米卡提均曾批評真主黨的做法削弱黎巴嫩的主權,但在實際上,黎巴嫩政府無力阻止伊朗的石油運進黎巴嫩境內。

雖然黎巴嫩各教派壁壘分明,但在生死存亡之秋,介意進口石油來源是伊朗的平民未必如想像般多。黎巴嫩真主黨總書記哈桑.納斯魯拉(Hassan Nasrallah)聲稱會把入口的石油免費捐贈給公營醫院、孤兒院、供水站和黎巴嫩紅十字會,與此同時以低於市價售賣予私營醫院、藥廠和麵包店。納斯魯拉又承諾在分配石油能源的過程中不會歧視任何教派,而是以滿足全國能源需求為目標。

藉漏洞吞公帑貓哭老鼠

不過,黎巴嫩陷入絕望深淵,真主黨實難辭其咎。黎巴嫩進口能源補貼計劃容許黎巴嫩公司每進口100美元能源獲黎巴嫩央行補貼50美元,但由於黎巴嫩同時實施能源價格管制,黎巴嫩能源公司在國家境內只能以稍高於50美元的價格出售,遠低於以100美元市價出售所獲得的盈利,所以不少黎巴嫩能源公司(尤其真主黨控制的)選擇把進口至黎巴嫩的石油,以走私偷運的方式售往可以市價(甚至高於市價)出售的敍利亞境內。

黎巴嫩前社會事務部長暨黎巴嫩力量黨外交事務部主席理查德.庫尤姆健(Richard Kouyoumjian),上月接受專門報道中東動態的新聞網站Al-Monitor訪問時表示,儘管黎巴嫩在近幾個月內合共進口了價值8億美元的燃料,但這些燃料最終並非在黎巴嫩國內市場出售。

換言之,黎巴嫩能源危機的問題,不在於它無法進口足夠的能源,而是在於進口的絕大部分能源未能分配到平民百姓的手上。因此,不少黎巴嫩人民(甚至什葉派的平民)對真主黨加劇全國坐困愁城的程度感到憤怒。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經濟學教授史蒂夫.漢克 (Steve Hanke)和黎巴嫩市場研究所(Lebanese Institute for Market Studies)創辦人暨主席派翠克.馬甸尼(Patrick Mardini)於8月31日在《國家評論》(National Review)網站發表評論文章強調,黎巴嫩必須取消現在的能源補貼和價格管制政策才有望真正解決國家的能源危機。

懲罰措施令平民百上加斤

另外,有分析憂慮黎巴嫩進口伊朗石油會導致美國制裁。為了規避美國的制裁,伊朗和黎巴嫩真主黨先把石油運往敍利亞,然後再從敍利亞運往黎巴嫩境內。然而,黎巴嫩新政府無力阻止,甚或默許真主黨以這種方式試圖解決黎巴嫩的能源危機,意味着黎巴嫩在實際上須完全靠攏伊朗和敍利亞巴沙爾的什葉派政權。

另外,《經濟學人》分析指出,敍利亞巴沙爾的什葉派作為伊朗和黎巴嫩的中介,從中獲益的可能性高唱入雲,這又違反了美國2019年制定的《凱撒敍利亞平民保護法案》。不過,《經濟學人》同時指出,美國在中東缺乏足夠的軍事力量阻止伊朗把石油輾轉運往黎巴嫩。

此外,過往美國對黎巴嫩大部分的制裁措施也只是針對真主黨,若然它果真嘗試阻止伊朗石油運抵黎巴嫩,甚或把制裁範圍擴大至無差別制裁黎巴嫩的程度,恐怕阻嚇力存疑之餘,亦會加劇黎巴嫩平民的痛苦。

可悲的是,以黎巴嫩目前的局勢而言,不論各持份者如何努力,似乎也無法改變當地平民百姓遭受剝削的殘酷現實。他們只能眼巴巴看着自己辛苦得來的積蓄不斷貶值,愈來愈難獲得維持基本生計的日常用品。黎巴嫩能源危機在很大程度上只是該國根深柢固政經問題的其中一種寫照而已。

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