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7月22日

李子衝 觀潮篇

全面檢視土地房屋政策

上星期有兩篇重要講話,一是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談「全面深入實施香港國安法,推進『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一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出席立法會答問大會的開場發言。夏寶龍闡述實施《香港國安法》一周年的境況,社會由亂到治,可以融入國家偉大復興,「一國兩制」行穩致遠;而且香港揪心的住房問題,他預見會得到極大改善,會告別劏房、籠屋,說出市民關注的焦點。

林鄭月娥在今個任期最後一年開始,面對立法會議員質詢,亦以房屋為重點,說明今屆政府房屋政策的落實情況,提出4年來6項突破性舉措,並且在未來一年,集中5項措施解決房屋問題,可惜數字上仍然遠離目標,我們應該全面檢視,用新思維推動土地房屋政策。

成績表如下:根據行政長官透露,本屆政府(2017-2022)5年任期將會有96500公營房屋單位落成,平均每年19300個。《長遠房屋策略》未來10年的目標是43000個,公屋佔七成,即30100個,短缺10800個,她任期內就欠缺54000個,難怪輪候公屋的時間由3年變為5年多,幾乎延長一倍。

特首的發言還指出,這5年96500的數字,比之前5年的66800個單位多出接近一半,真有點五十步笑百步的味兒。要知道興建樓宇絕不是三兩年的事,5年一任的政府可改變的很少;根據土地大辯論的數據,由生地變熟地的平均時間是14年,建築期一般3至4年;換句話說,當規劃一塊土地,要20年才會見到房屋落成,可悲!交數不足,唯有怨前任、或者前前任的政府辦事不力了。

特首帶給我們唯一好消息是說政府已經覓得330公頃用地,可以全數興建《長遠房屋策略》未來10年的公營房屋。不過,若果不加快審批,或者簡化程序,公屋的輪候人士又是望穿秋水,試問人生有幾多個20年呢?因此政府用全新方面發展土地房屋,第一要引入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關鍵績效指標。

找地、建樓程序十分複雜,政府應該定立時限,譬如生地轉為熟地,大家都認為14年不能夠接受,需要大幅壓縮;發展局局長黃偉綸今年4月在立法會表示:「規劃署檢視了160公頃棕地,八組土地在元朗、屯門、大埔,希望這批棕地群的可行性研究在2022年完成,提供20000個公營房屋單位,期望大約6年內,將生地變成熟地」。可是這只是個別案例,並不是恒常政策,亦不是政府定出的KPI,就算如此,這批公屋落成,最快都要10年之後。

生地轉為熟地的程序繁多,先是地從何來?現在香港有兩種地帶不容易使用,一是濕地緩衝區,另外是祖堂土地。港英政府在離開香港前規劃了1500公頃濕地,禁止發展,並定出接壤500米範圍為緩衝區,限制發展,過往很少批出發展項目。政府在天水圍濕地公園附近招標兩幅土地,發展後完全和濕地公園融為一體,漁護署認為50米緩衝已經足夠,效果很好;政府應該改變政策,緩衝區的範圍定在100米,自然釋放很多土地。

祖堂問題過往已經談過,需要所有子孫贊成才可以發展,或者轉讓,實在不切實際,政府認為該成立一個法定機構「祖堂事務局」,協調並解決祖堂土地,不能夠任由荒棄,或者讓政府以公權力收回。最後一提是城市規劃委員會,這個由政府委任的機構,本意是協助香港的城市規劃,不應該成為阻礙發展的力量,特別在今日土地嚴重短缺的時候,政府需要大刀闊斧,改組城規會,解決香港屋荒的情況。

時事評論員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