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3月2日

Jeffrey D. Sachs

為何美國應該追求與華合作

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美國外交政策一直基於一個簡單的概念,小布殊總統在2001年9月11日恐怖襲擊後的講話中最清楚地表達了這個概念:非友即敵。美國應該處於領導地位,盟國應該跟進,反對美國主導的國家應該遭到懲罰。

這一概念既簡單,又簡化。現在,它已經過時了:美國沒有不能調和的敵人,也不再領導一個戰無不勝的聯盟,與華合作以及與其他國家合作帶來的收益遠遠高於對抗。

前總統特朗普是美國異類的元首。他採取攻訐、威脅、單邊關稅和金融制裁等手段,試圖迫使其他國家就範於他的政策。他把多邊主義規則撕個粉碎。但特朗普的外交政策在美國幾乎無人反對。特朗普的反華政策共識大於異見,他對伊朗和委內瑞拉的制裁也鮮有人阻止,儘管相關舉動造成了災難性的人道主義後果。

對比之下,拜登總統的外交政策簡直遇到天賜良機。目前,美國已經重回《巴黎氣候協定》和世界衞生組織,正準備重回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並承諾重回2015年伊朗核協議。這些都是非常積極和令人渴望的措施。但拜登初期的涉華政策和美國領導力的政策公告大有問題。拜登最近在慕尼黑安全會議(Munich Security Conference)上的講話能夠很好地體現新政府的早期思維,當中有三點令人擔心。

中國意識形態鬥爭不如美

首先,「美國回歸」世界領導者地位是個天真的看法。美國現在只是回歸多邊主義,該國的COVID-19抗議工作一團糟,在1月20日之前一直積極與減輕氣候變化的措施作對。拜登政府還需要修補諸多特朗普留下的爛攤子,如1月6日的暴動,並解決為何還有7500萬人在去年11月投票支持特朗普的問題。這意味着要清算目前許多共和黨人身上濃厚的白人至上主義文化。

其次是「歐洲和美國的合作夥伴關係」。拜登宣稱「這是,也必須一直是我們希望在二十一世紀實現的成就基石,一如我們在二十世紀所做的那樣」。真的嗎?我是親歐派,也強烈支持歐盟,但美國和歐盟人口只不過佔全人類的10%(北約成員國佔12%)。

跨大西洋聯盟無法也不應該是本世紀「我們希望實現的成就」的基石;它只是重要的積極因素之一。我們需要與世界各方共同承擔全球治理工作,而不是光靠北大西洋或其他任何一個地區。對世界大部而言,北約是一個與種族主義和帝國主義相關的持久聯盟,這個聯盟受到特朗普的攪動。

第三,拜登宣稱世界已捲入了民主與專制的意識形態大戰。「我們正處在一個拐點,一些人認為,考慮到我們所面對的挑戰──從第四次工業革命到全球疫情──專制是最好的前途……另一些人則理解民主才是……」

由於這一所謂的民主與專制的意識形態之爭,拜登宣布「我們必須共同為與中國的長期戰略性競爭做好準備」,還說這場競爭「值得歡迎,因為我相信歐洲和美國,以及我們的印太盟友在過去70年中,共同努力奮鬥構建起來的全球體系」。

或許美國自認為正在與中國進行一場長期意識形態鬥爭,但這種感覺並不是雙方都有的。美國保守派堅持認為中國想統治世界,這已經成為華盛頓跨黨派共識的基礎。但中國的目標並不是像2017年美國國家安全戰略所主張的那樣,要證明專制比民主好,也不是要「侵蝕美國的安全與繁榮」。

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1月份的世界經濟論壇上的致詞為例。習近平沒有談專制的優勢和民主的失敗,也沒有談政治制度之間的大戰。相反,習近平傳達的訊息是要基於多邊主義解決共同的全球挑戰,並指明了「四大課題」。

習近平呼籲世界領導人「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共同推動世界經濟興旺、可持續、平衡、包容增長」。他還敦促大家「摒棄意識形態偏見,共同走和平共處、互利共贏之路」。第三,各國領導人必須「克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發展鴻溝,共同推動各國發展繁榮」。最後說彼此應「攜手應對全球性挑戰,共同締造人類美好未來」。

兩國攜手對抗疫情振經濟

習近平指出,全球合作之路需要堅持「開放包容」,堅持「國際法則」,堅持「協商合作」。他強調「與時俱進,不搞故步自封」的重要性。

拜登的對華外交政策首先應該尋求合作,而不是假定衝突。習近平承諾中國將「積極支持並參與疫苗國際合作」,堅持向世界開放,促進可持續發展和「新型國際關係」。美國外交的明智選擇是在這些領域與中國合作,今天的對立敍事有可能造成自我實現的預言。

合作不是怯懦,惟美國保守派一再這樣向大眾灌輸。美國和中國都可以從合作中獲益良多:和平、市場擴大、科技進步加速、避免新軍備競賽、加快抗疫、全球就業的強勢復甦,以及對抗氣候變化的共同措施。隨着全球對立的減弱,拜登可以把政府精力投向克服不平等性、種族主義和不信任上,正是這些因素在2016年把特朗普推上了總統寶座,並且仍在危險地撕裂美國社會。

作者是哥倫比亞大學可持續發展教授、聯合國可持續發展方案網絡主任

Copyright : Project Syndicate, 2021.

www.project-syndicate.org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