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1月12日

社評 社評

法庭備受壓力 張舉能任重道遠

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張舉能昨日履新就職,接替退休的馬道立。張舉能於禮賓府在特首林鄭月娥監誓下作出司法誓言,鄭重宣誓擁護《基本法》,効忠香港特區,盡忠職守,奉公守法,公正廉潔,以「無懼、無偏、無私、無欺」之精神,維護法制,主持正義,為香港特區服務。

司法機構人事更迭本屬尋常事,但正值香港經歷過不尋常的兩年,連串社會衝突與隨之而來的案件審判引起廣泛關注,法庭受到四方八面紛至沓來的沉重壓力,原為終審法院常任法官的張舉能接替馬道立擔任首席法官遂顯得任重道遠。

新官上任的張舉能昨在二〇二一年法律年度開啟典禮致詞表示,司法機構必須繼續保持獨立和公正無偏,法官不應受外界的不當影響,而司法公正亦要求法官不受個人的偏見或成見影響;法官須自我克制,處理備受注目或帶政治色彩的案件時,不論在庭上發言、撰寫判案書,或在對待訴訟各方、其律師或證人時,務必格外審慎,確保予人公正無私的觀感;倘若法官有任何偏差,可能予人立場偏頗之疑,不利於維持公眾對司法體系的信心。

帶政治色彩的案件,往往就是最容易產生激烈爭論的焦點,而且有機會造成「法治受損」甚至「法治已死」的不良印象。尤其觸發國際社會關注的是北京在半年前推出《港區國安法》,不少外國政府指此舉破壞「一國兩制」。

按照張舉能的講法,法院審理帶有政治色彩的案件,無可避免受到傳媒及社交媒體的密切審視,社會上人皆享有言論自由,但不可試圖對法官施加不當壓力,影響他們履行司法職責。任何威脅使用暴力或網上惡意「起底」,試圖向法官施壓,既應受到嚴厲譴責,同時亦是徒然。

同樣出席法律年度開啟典禮的律政司司長鄭若驊表示,《港區國安法》破壞「一國兩制」原則的說法「全屬誤解」,因為中央一直擁有就國家安全事宜立法的權力和職責。此外,鄭若驊批評社會上有對法院判決的不公允評論,企圖向法官施加壓力,強調這些都是徒勞無功。

司法機構必須繼續保持獨立和公正無偏,這一點相信沒有人反對;法官不應受外界的不當影響,如此原則亦應人人同意;很不巧,昨日區域法院出現一段插曲,法官練錦鴻要求三名戴黃色口罩的律師及旁聽人士離開法庭。被記者問及此事,張舉能回應稱,法官在審訊程序「有好大酌情權」,目的是維護公平審訊,不會評論個別案件做法。他隨後補充說,「着咩顏色嘅衫、戴咩口罩呀,或者透明口罩呀,有花樣圖案嘅……香港係自由社會,我覺得完全無問題。」

戴黃色口罩是否獲准進入法庭,看似小事,但在今時今日高度撕裂的社會卻有機會造成疑惑。因此,司法機構更加有必要彰顯大公無私的法治精神,完全不理會任何顏色的象徵意義,讓法律歸法律,否則難以化解外界帶有政治意圖的壓力。

關於「三權分立」,張舉能跟馬道立一樣,認為這個問題變得太政治化,所以拒絕評論,只說對司法機構而言,最重要的是司法獨立,法院可以獨立判案。至於建制派人士提出的「司法改革」,包括成立量刑委員會、檢視法官等等機制,張舉能解釋,量刑是司法職能重要的一環,由法官獨立履行。在普通法下,上訴法院在處理上訴、判刑覆核時擔任重要角色,負責糾正下級法院錯誤,消除下級法院之間判決或判刑差距,並發出具權威性的量刑指引、指導,而現行做法有效和常規。不過,他認同法官的投訴處理機制仍有提高透明度和問責性的空間,將會對現有機制進行檢討。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本來是老生常談,可是在當下的香港社會變得備受考驗。司法機構面臨的壓力來自不同的政治板塊,從而使得「平等」兩字更加彌足珍貴。捍衞法治是社會各界的共同責任,法治若然不保,人人受害。大律師公會主席、資深大律師戴啟思說道:「司法獨立是一件瑰寶,如果沒有司法獨立,香港將一無所有,而人民亦將離它而去。」

馬道立和張舉能都堅稱香港仍有法治,我們樂於見到新一任終審法院首席法官貫徹履行誓言。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