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12月24日

丁望 思維漫步

避免以量自大 上海取代香港

北京退休財金高官呼籲,不要「以量自大」。他說,四大國營銀行雖已列全球十大的前四名、資本規模大,但「仍缺乏國際競爭力」;應扎實發展,在2035年把上海建成第三國際金融中心。

這種取代香港原有地位之說,突顯香港「流水落花春去也」(李煜〈浪淘沙〉)的趨勢。

15年內預期 確立紐倫上

這位高官是長期主持人行(1995-2002)的戴相龍,先後總理朱鎔基、溫家寶信賴的財政金融專業官員,曾任中共中央金融工委副書記(書記由溫兼任)。後來,當過北方金融中心城市天津的市長和「全國社保基金」理事長、黨組書記。

北京的財新網、廣州的二十一世紀經濟報道網報道,他的上述談話,在12月中旬「2021網易經濟學家年會」發表。

取代香港第三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預期」,雖是「個人意見」,但詳閱「十四五」文獻和2035年目標評估,扶持上海發展為僅次於紐約、倫敦的第三國際金融中心,減低對香港金融專業的依賴程度,或是官方「選項」之一。所謂紐倫港已是「明日黃花」,代之而起的或是紐倫上,香港則是紐倫上之下的一個國際金融中心。

「以量自大」是新鮮的術語,本欄的解讀是:除了指講者提到的四大行(中國、工商、農業、建設銀行)資本規模(總量)大之外,還可伸延到國內生產總值(GDP)規模大,避免因量大或量增而吹噓、自大,要正視實在的競爭力。

慕課排第一 GDP摻水

自1980年代推行經濟體制改革、解散農奴模式的「人民公社」(1984)以來,紅色中國(紅中)的經濟,有毛時代(1949-1976)沒有過的發展,民眾的物質生活亦大有改善。

2019年的GDP,超過14萬億美元,保持全球第二的地位。製造業、貨物出口貿易、外滙儲備、商品消費,居全球首位;200多種工、農業產品的總量,亦列全球第一。

最新的消息是:慕課(MOOC,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的數量(3.4萬門)、規模(5.4億人次),列全球首位(人民網12.13);至12月21日,2020年快遞包裹800億件,對全球增長(量增)貢獻率50%,均為全球第一(新京報12.21)。

紅中的GDP總量,長期處於高增長。據官方數據,1980-2012年的GDP,年均增長超過9%,列全球之首。

經濟規模大關乎人口多、勞動力多。人口多生產量亦要大些,否則怎麼養活?這是很普通的常識,何必天天喊「全球第二」?

理性地了解、識別量大與質佳或量增與質升的辯證關係,才有助於提升競爭力。首先,是正視量增中的「摻水」現象。新戰狼的外宣模式,是誇量大不提素質,只「自我直比」而不與他國「橫比」,即「自我感覺良好」的炫耀。

GDP的量增,長期有「摻水」。財新網12月13日署名文〈中國南北差距明顯拉大〉,提到2014年發現北方等地GDP「摻水」甚大;2018年經濟普查後「大擠水」,下調各省上報的GDP:天津29%,吉林25%,山東21%。

《新京報》引述國務院審計署的文件,提到「遼寧省所轄市、縣財政普遍存在數據造假行為,且持續時間長、涉及面廣、手段多樣等特點」,2014年的財政虛增達23%。2014年之前或之後,各地都有虛增GDP和財政收入,此即「官出數字、數字出官」之弊。

最新的虛假數據,是12月23日審計署的2019年度審計報告,稱查出虛報的數據,有「問題金額」2100億;涉扶貧資金的虛報、冒領、騙取近1600億。

在官場、民間,還有無效益GDP、帶血GDP、黑色GDP之說。GDP量增背後的社會代價、民眾健康生命代價,必須正視。

人均量甚低 自由度滯後

競爭力的比較,不是只「拼」總量而避開人均量。不提分母(總人口量),是刻意疏離國際準則。

據國際貨幣基金(IMF)按當年價格計算的人均GDP(美元),2019年,紅中首次達1萬,相當於全球平均數的90%;約為新加坡的15%,香港的20%、台灣的40%。

至2020年11月底,紅中的外滙儲備(美元)超過3.1萬億,保持全球首位,但人均量只有2270美元;其他3個華人聚居地的人均量是:新加坡61351、香港64800、台灣21782。

在全球各類文明指數中,不同社會制度的差異大。在美國傳統基金會的全球經濟自由指數2019年度排名,紅中列180個經濟體中之103位;新、港、台分別排1、2、11。

天天喊「崛起」者,只以現在與1949年的「直比」談「超越性發展」。事實是:全球像樣的經濟體,比1949年都大有增長。衡量競爭力,必少不了國際間的「橫比」,諸如上述華族聚居地的比較。

此外,量增背後的「三高三低」(資源高投入、能源高消耗、環境高污染和低效益、低質量、產業低端鏈),也是不可迴避。扭轉「三高三低」,提升軟體水準特別是建立法治,是走向真正現代化必經之路。「以量自大」者常以GDP總量第二的話題,擺出「我說你聽」的教訓姿態。有高官在記者會責問加拿大記者:「你知道不知道中國已是第二經濟大國?」引起西方反感。

一個國家、經濟體的崛起,聲音大起來,是沒有國家、個人可阻擋。民眾樂見和平、遵循國際通行規則的崛起;文明的富起來,對鄰邦有好處。勿以政治假定糾纏不休,把「口徑不一致」者說成抹黑、「不滿崛起」。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