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11月21日

周伯展

疫情不能清零 經濟無法復甦

本以為疫情防控成績可以持續,大家滿心歡喜知道政府將於月底起容許身處廣東省或澳門的香港居民在符合條件下,回港後豁免14日強制檢疫。沒想到「回港易」新措施還未生效,第四波疫情已經殺到,日新增確診病例重回兩位數,有一日竟然超過20宗,並且有部分不明來源。疫情沒完沒了,看不到「清零」的盡頭,本港經濟的未來就無法不烏雲籠罩。

與內地通關 才能救經濟

外向型、細小而脆弱的經濟結構令香港嚴重依賴外來人流、物流、資金流,然而新冠疫情令香港失去了與各個主要貿易對象的交往。疫情持續差不多一年來,香港第一季度經濟出現8.9%負增長,處於嚴重衰退。第三季度本地生產總值按年收縮3.5%,雖相較第二季度收縮9%已呈現緩和,但疫情卻再現反覆。本地失業率已由約3%升至6.4%,雖然尚未達到10%的警戒線,但相比疫情前香港多年的「全民就業」,確實令人擔憂。更值得注意的是,本港20至24歲市民失業率達20.1%,年輕人與大學應屆畢業生是失業重災區。

在香港的主要貿易對象中,歐洲、美國疫情仍然是十分嚴重,因此香港唯一希望是已經清零多時的內地,唯有與內地盡快通關,才能拯救香港經濟。顯然內地對香港的疫情防控毫無信心,雖然特首林鄭拜會廣東省政府,但廣東方面堅持本港必須連續14日零本地個案,才允通關。廣東的堅持可以理解,早前內地是付出很大代價才艱辛地控制住疫情,香港如何才能做到控制疫情,市民可以毋須隔離進入內地呢?首先當然是清零確診案例,然後實行有意義的健康碼,做不到這兩點應該是沒什麼希望。

疫苗非萬能 還須靠防控

有人寄希望於疫苗,但筆者作為醫生,感受到醫療界對此的謹慎態度。從實驗室走到市場,疫苗要經過很多次試驗,確實安全有效才會推出。目前市場針對疫苗的效果眾說紛紜,主要是未知有效性有多高及維持有效防疫期多久。縱使效率高,若維持短短數月之後便無抵抗力,也不能算是及格的疫苗。

輝瑞宣布其新冠病毒疫苗效用率達95%令全球興奮,但此疫苗須在攝氏負70度的環境中保存。如此嚴苛條件並非一般冷凍器材能做到,即使是醫療科技先進的美國,能達到負70度的雪櫃也屬於實驗室級別,一般醫院未必擁有此類器材,更不用說處於亞熱帶的香港。疫苗運輸、保存問題先解決,疫苗才能分配到醫生手上,加上足夠的組織能力,才能真正普及到普通市民。另據BBC訪問醫學專家,認為即使民眾均能成功接種疫苗,廣泛產生抵抗力仍要等到2021年冬天;而香港的經濟在2020年冬天已經不知道會衰退到什麼程度了。

病毒不會這麼快消退,尤其北半球現已進入冬天,第四波疫情已經來臨。疫情令百業蕭條,大中小型企業陷入骨牌效應接連倒閉,連醫療服務,私家醫生都少了很多病人,不緊急手術被無限推遲。香港人並不想永遠依靠政府補貼「保就業」,而是想自力更生。政府需要營造正常的環境給商家營商,要用有效的方法盡快控制疫情,才能復元經濟。

政府在未諮詢業界意見的情況下,制定強制檢測法律框架,讓註冊醫生可要求有新型冠狀病毒病徵的人接受檢測,遭到強烈反對,認為是違反人權及破壞醫患關係。在目前的社會氣氛下,無論政府出台任何措施,一定會有人反對。但現在面對的情況是整個社會全部成員的健康、生命受到威脅,如果生命都沒有了,何談人權呢?

政府制定政策要有明確、正確的方向,要講科學,尤其是更講究「實證為本」的醫學。全球防疫抗疫哪裏做得最好?就是內地。香港比較類似歐美作法,疫情嚴重時措施收緊,不嚴重時放寬,但歐美均是重災區,動輒日增超過10萬確診,美國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過1200萬宗,有一周新增確診病例約100萬宗,一星期平均每日染疫死亡人數超過1080的紀錄,累計超過25萬人染疫死亡。所以香港要揀師父,就要跟隨內地做法:第一,全民檢測,找到感染者將其隔離,第二,追蹤其全部緊密接觸者,將他們與健康者隔離,做完整個流程,以消除所有病例,香港然後才能執行有意義的健康碼,中央和內地地方政府才會有信心給香港人毋須隔離進入內地,恢復兩地正常往來,挽經濟狂瀾於既倒。

香江智滙會長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