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11月3日

屠海鳴

中共五中全會釋放了哪些重要訊號?

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近日閉幕,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世界經濟陷於停滯的大背景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在美國持續不斷打壓與孤立下,率先走出疫情霧霾,不僅在前三季度成為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唯一正增長的經濟體,而且規劃了今後5年、乃至今後15年的發展藍圖,體現出對未來發展的從容自信,給世界經濟帶來了一抹亮色。因此,這次會議不僅國人關注,全世界都非常關注。

那麼,十九屆五中全會到底釋放了哪些重要訊號?筆者認為,可以用「一個沒變、兩個變」來概括。

對發展形勢的判斷沒有變

五中全會對中國發展形勢的判斷是:「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對這句話,可從三個角度去理解。

首先,世界和平發展的大趨勢沒有變。儘管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的4年裏,如同「大象闖進了瓷器店」,改變着二戰以來的世界秩序,給中國崛起製造了不少麻煩。但客觀地講,這一切並沒有從根本上動搖世界和平發展的大局,當今世界還沒有出現二戰爆發前夕那樣的經濟危機和大國之間的激烈碰撞,各國人民謀發展、求幸福的追求並沒有改變。

其次,中美關係惡化給中國帶來的挑戰是明顯的。中美交惡的根本原因,並非意識形態之爭。試想,1972年的中國尚處於「文革」動亂中,那時候兩國意識形態的差距更大,卻能越過太平洋握手;為什麼今天的美國反而不能包容中國了?美國對中國的不滿,是因為中國發展得太快了,不經意間,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總量相當於美國的三分之二;「老大」對「老二」的忌憚,才是真正的原因。這令美國朝野在打壓中國上形成了空前一致,給中國科技、貿易、金融,以及國際形象都帶來消極影響。中國無論幹什麼事情,都會被抹黑和攻擊,發展的難度愈來愈大。中國面臨的挑戰正緣於此。

發展的重心變化了

再者,於危機中尋新機是能夠做到的。中美曾長期互為第一大貿易夥伴,如今,東盟取代美國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這說明,只要中國生產的東西價廉物美,就能得到世界市場的青睞;同理,只要中國巨大的消費市場存在,也會吸引其他國家的商品流入中國。當然,美國對高科技打壓,會給中國造成長時間的困難,但這也倒逼中國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壞事可能變好事。中國面臨的機遇正緣於此。

對發展形勢的判斷給香港釋放的訊號是:中國並沒有、也不會主動與美國及西方世界對抗,沒有與美國「脫鈎」的衝動,而是極力維護現有的國際政治經濟體系,極力化解風險、尋找出路。

中共五中全會提出「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全面促進消費,拓展投資空間」。3年前的中共十九大報告在論述「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時講到:「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兩相對照可以看出,在新經濟格局中,「國內大循環」更加重要了。未來5年、乃至更長時間,中國經濟的重心是激活國內市場。

科技創新的定位變化了

這樣的政策調整,是不得已而為之,但也不失為一種好策略。首先,中國有條件實現通暢的「內循環」。大國一般都具備「內循環」的條件,中國「內循環」的條件更佳。中國擁有完整的產業鏈,可以生產聯合國工業品名錄所列的所有工業品;東西部發展不平衡,可以形成產業梯度轉移;中產階層群體十分龐大,總人數超過4億人,消費需求十分旺盛。其次,中國的「內循環」並不排斥「外循環」。中國開放的步子比以往邁得更大。比如:中國的自貿區不斷複製,至今已經建成二十多個;負面清單制度穩步推進,清單上的限制名錄愈來愈少;營商環境持續改善,世界銀行對全球各國營商環境的排名,2018年中國從上期的第78位躍升至第46位。

發展重心的變化給香港釋放的訊號是:香港在「目光向外」的同時,下一步應該更多地「目光向內」。內地的巨大市場,蘊藏着香港發展的無窮機遇。

中共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戰略支撐」。3年前的中共十九大報告在論述「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時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兩相對照可以看出,今後中國更加重視自主創新,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裏,這與改革開放以來長期倡導的「引進—消化—吸收」「走捷徑」有很大改變。

事實上,中國科技實力正在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的提升;中國在一些領域實現了從「跟跑」、「並跑」到「領跑」的快速跨越;但總體來看,中國的科技實力還不足以支撐中國的經濟規模,二者不相匹配。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用「核心地位」、「戰略支撐」來定義科技創新。

科技創新的定位變化給香港釋放的訊號是:香港在科技創新上將會有更大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了建設國際創科中心的目標,實現這一目標主要依靠香港和深圳「雙引擎」驅動。深港合作已有許多成功案例,如再下一番工夫,必能在貢獻國家的同時成就自我,令香港的科技創新進入新境界。

鑑於內地經濟發展對於香港的重要性,中共五中全會對中國長遠發展的規劃,值得香港各界認真分析、深入思考。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