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7月27日

鄒崇銘

從明日大嶼到桂山島

這邊廂,在立法會財委會最後一次會議,「明日大嶼」5.5億元的前期工程研究撥款,未能在會期結束前審批;那邊廂,一直大力支持計劃的建制派成員,則為開發珠海市水域的桂山島不斷吹風,似是為推倒「明日大嶼」營造輿論氣氛。

人工島面積突大增七成

發展局雖然提交5.5億元研究撥款申請,卻把它放在財委會議程較後部分,並沒有急於催促撥款通過。會前就連建制派議員亦直指撥款通過機會是零,顯示大家均只是裝裝樣子,擺擺姿態,全無感覺到研究撥款有其迫切性。結果是贊成和反對雙方合演一台戲,「明日大嶼」便可放進雪櫃,冷凍一會再講。

追本溯源,大嶼山東部水域人工島的建議,早於梁振英任內已經提出,並在《香港2030+規劃遠景與策略》中進行諮詢。到了林鄭月娥上台後,便致力推動「土地大辯論」,面積1000公頃的東大嶼人工島,被列為18個土地選項之一,並且在2018年初引起了社會廣泛的激辯。

到了同年10月,「土地大辯論」仍未作結之際,林鄭卻在《施政報告》中突然拋出「明日大嶼」計劃,並將全無新數據支持下,大幅把填海面積增加七成至1700公頃,而且並無作出合理解釋。就連負責「土地大辯論」的黃遠輝,亦不接受這個突如其來的新方案,以至在最後報告中仍維持1000公頃的數字。

我不太確定,當時建制派如何看待新方案,但反正只要是官方建議,便彷彿無論如何也要合力盲撐。其中最具爭議性的焦點,當數巨大填海工程的成本效益。政府和建制派無不以天文數字的賣地收入來說明人工島最終能夠回本,但計算基礎則是近年位處頂峰的樓價,以及不切實際的偏高房屋用地比例。

為何紛轉投桂山島方案

無論如何,重重疑團至今仍揮之不去。為何「明日大嶼」突然大增七成?這背後存在怎樣的高層決策過程?尤有甚者,是當中是否涉及北京的因素,以及人工島在大灣區發展中的角色。此等問題,或許最終只會成為歷史的懸案。但公眾唯一可見的是,林鄭在《施政報告》發表十多日後,出席港珠澳大橋開幕禮時與習近平並肩而行,並在演說中大談「明日大嶼」對大灣區的貢獻。

那似乎成為了林鄭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刻。在不足4個月後,即使建制派存有極大保留,特區政府仍義無反顧地推出《逃犯條例》修訂,並且將整個社會推進了萬劫不復的深淵,後事如何,已毋須一一細表。起碼在表面上看來,建制派仍一如既住地與政府同聲同氣,就算是區議會選舉大敗亦只有少許怨言(閉門謾罵的例子自然無法估算)。總的來說,整個管治同盟似乎仍然穩如泰山。

直至桂山島方案的出現。

按照地產霸權的一貫運作邏輯,「明日大嶼」會否變成尾大不掉的「大白象」,並非既得利益集團關心的問題。因為花的都是公帑而已,對他們來說,最重要自然並非人工島的長遠價值,而是能在發展過程中可以分一杯羹,「過水濕腳」,在最短時間內榨取最大的利益,便可套現離場(或等待另一大型基建上馬),袋袋平安。

從這一個角度看來,為何建制派紛紛轉投桂山島方案呢?這顯然亦並非出於個人意願,而是背後有組織的動員造成的結果。

首先,桂山島位處大嶼山西南的外海,填海和交通接駁的困難絕不下於「明日大嶼」。即使珠海市願意借地,但假如仍由特區政府付鈔,則爭議性絕對不會比「明日大嶼」為低。

其次,現時大部分關於桂山島的規劃建議,主要提及建公屋、搬遷貨櫃碼頭,甚至是起監獄等用途。總的來說,皆並不是着意發展桂山島,只是把某類設施搬過去,將原來市區的土地騰空,並且改變用途而已。簡單來說,只是通過開發桂山島來補貼市區發展。但同樣地,政府又如何能說服納稅人,為「次等用途」的桂山島大灑金錢呢?

建制樂見「明日大嶼」擱置

其三,假如我們跳出香港本位,而從大灣區的角度出發,則桂山島並不只是解決香港土地問題,有可能肩負起區域性的策略發展需要。但同樣問題仍揮之不去:桂山島孤懸外海,遠離珠海、深圳以至任何一個城市。以往或許仍可充當走私活動的中轉站,現在又誰人真的需要這樣一個孤島呢?

在上述眾多迷團仍未解開之際,關於桂山島的討論難免只屬空中樓閣,也不能太過認真看待。然而唯一可以肯定的是,為數不少的建制派顯然已打倒昨日之我,一反盲撐「明日大嶼」的立場,似乎早已預示或很樂見「明日大嶼」計劃擱置。

就在財委會審批研究撥款前夕,已有業界代表明白無誤地指出:他支持前期工程研究,主要理據是進一步探討填海計劃的可行性。換句話說,他只視這為人工島的可行性研究,研究完成再決定是否推行計劃未遲。這顯然在和一貫官方立場大唱反調:他只是支持撥款研究,但不一定再支持「明日大嶼」計劃!

這種「轉軚」趨勢顯然並非個別例子,而且重要性不言而喻。因為在一貫官方論述中,「明日大嶼」對跨越2047年的發展,具有非比尋常的特殊意義。它不但是土地供應的最主要選項,亦是未來20年最大的公帑開支項目。它不但被描繪成解決房屋問題的靈丹,亦是香港產業發展的主要橋頭堡──雖然必須加以補充的是:官方對「明日大嶼」的產業定位,至今一直語焉不詳。

無論是特區政府主動放棄,抑或建制派群起「轉軚」,均意味「明日大嶼」拉倒之後,涉及多方面的政策綱領,極有可能皆須推倒重來,或至少要作出大幅調整。觀乎林鄭餘下不足兩年的任期,自然不可能有多少管治意志。而這個跨越2047年的重大政策轉向,看來亦將成為下任特首的燙手山芋──假如他仍然擁有管治實權的話。

鄒崇銘  影子長策會成員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