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7月6日

鄭宏泰、陸觀豪

非典型衰退 非傳統復原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來勢凶猛,瘟疫肆虐半年,環球經濟陷入衰退。原以為各方反應過敏,待形勢穩定,經濟自當反彈,甚至先於疫症完結。不料曠日持久,實出乎經濟學家意料之外。香港是外向型經濟,外圍不景氣,實難獨善其身。而且陷於中美交惡夾縫中,雪上加霜,復原之路更彎曲。

近來疫情反覆不定,印度次大陸及中南美洲等地持續蔓延,而中國、美國、伊朗、日本及南韓等地捲土重來,打亂原來部署,被迫暫緩放寬管制,甚至重施管制,阻截再擴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再三調低今年全球經濟產出預測至負4.9%,是歷年僅見。顯然作息生產回復正常,經濟貿易恢復元氣,仍未見曙光。

五部曲服務業先萎縮

念經濟學入門者,對衰退應耳熟能詳。簡言之,經濟環節活力明顯下滑,通常見諸生產、就業等指標。盛衰有循環,衰退始於經濟攀上峰頂,止於陷入谷底。美國全國經濟研究所(NBER)指出:「瘟疫肆虐,公眾衞生為先,應對措施嚴峻;是次經濟盛轉衰,與過往大不同。」

美國智庫「策略經濟決策所」(SED)總裁蒲祿克(Woody Brock),畫龍點睛分析,典型衰退有四部曲:震盪→工商百業萎縮→失業→消費萎縮。新疫症引發非典型衰退,共有五部曲:震盪→服務業萎縮→其他百業萎縮→失業急升→消費嚴重萎縮。

觸發典型衰退的震盪,大多是利率飆升信貸收縮,經濟活力轉弱。工商百業入不敷支,大中小企周轉不靈,不免裁員減薪,甚至倒閉。失業升,收入跌,消費少,通脹高,惡性循環,層層滲透,釀成衰退,是老生常談。

是回新型冠狀病毒震盪,觸發非典型衰退,瘟疫抗疫互動。以美國為例,統計顯示地方政府頒令限制聚集,以至百業停業之前數星期,市面消費早已疲態畢現。零售業及服務業,人物流轉驟減,商戶寧可停業,持盈保泰,等待市情好轉,影響員工生計,也構成客戶不便,形成惡性循環。宏觀經濟效應浮現,波及百業,觸發衰退。

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上世紀產業及社會結構轉變,減輕傳統震盪衝擊經濟。以美國為例,減幅達90%,箇中原因有二。其一:失業保障擴大,而且雙薪家庭普遍,減薪裁員對消費衝擊大減。其二:就業結構改變,非周期性的服務行業取代周期性的農業及工業,成為產業主流。統計美國農業及工業勞工合共下跌70%之多,此消彼長,服務行業現佔勞工總數86%。分析比較美國上世紀每10年的產出總值波幅,累積縮小85%之多,而且戰後波幅遠較戰前細小。

是回瘟疫肆虐,服務行業首當其衝。防疫從嚴,人人足不出戶,社交公務驟然停頓,服務行業無用武之地。又以美國為例,申領失業保障者驟升,突破4800萬人,顯示停薪留職以至裁員者眾。即使5月份失業率回落至13.3%,不敢斷然已見頂。經濟產業環扣環,服務行業「淪陷」,波及其餘百業。政府接二連三推出財政及金融措施,也難挽狂瀾,典型傳統衰退相繼浮現,企業殘存,裁員減薪持續。換言之,衝擊突如其來,消費信心以至投資信心下挫,影響深遠,後果難以估計。

供應與需求雙軌衰退

毋怪「莫登經濟研究所」(Mauldin Economics)總裁莊莫登(John Mauldin)稱是回合為「供應與需求雙軌衰退」。全球抗疫,服務供應鏈突然叫停;行業裁員減薪,消費需求鏈也淪陷,行業也裁員減薪。人心忐忑,儲蓄飆升,需求更萎縮。再深層次問題,是環球金融海嘯以來,量化寬鬆當道,資金泛濫,融資成本低企業借貸大,信貸危機風險實不可忽視。

以旅遊業為例。封關閉城,國際以至國內乘客裹足,航空公司削減班次,酒店賓館十室九空,入不敷支。關連行業客源不繼,如會議展覽、觀光遊覽、購物禮品等,影響比比皆是。若客觀形勢未變,經營難以恢復舊觀,也足以令衰退揮之不去。

中小型企業,影響更大更深。美國人口統計學權威侯爾(Neil Howe)指出,瘟疫肆虐,富裕家庭消費縮減最多,服務行業生意淡薄,尤其以貼身服務招徠的獨資及合夥商號。首當其衝,是高檔住宅區外圍商號的低薪僱員。統計分析,消費減縮約半數來自收入最高的20%組別,而最低20%組別,消費只減少5%左右。

美國經濟骨幹,是千百萬家中小商號(餐館佔15%之多)及中低層家庭,同舟共濟乃走出衰退谷底的原動力。是回合隱憂是前路未卜,心理因素大於一切。審慎理財,儲蓄驟增,而消費不前。民眾忐忑不安,一動不如一靜,期待歷史重演,「V」形反彈,是一廂情願。

綜合權威分析,是回環球衰退是層叠式,瘟疫衝擊消費萎縮是上層;牽連工商百業萎縮是下層。換言之,瘟疫消退是復原起點,有待服務行業恢復常態,其餘產業始有轉機,擺脫衰退。屋漏兼逢連夜雨,香港更是三層式衰退,還有中美交惡夾在中間,形勢更複雜,復原之路更崎嶇。

香港開埠是自由港,向來是華洋商貿平台,買賣各取所需。百多年以來,客觀環境及地緣政治變遷,因時制宜,角色功能多番調整;萬變不離其宗,依然以服務各方為己任。三大優勢是離岸買賣,按共識的規矩交易,用共識的貨幣結算。三大支柱是法制完備,貨幣自由兌換,接軌環球商貿主流制度。左右逢源賺取外滙,正是典型外向經濟生存生財之道。「一國兩制」之精粹,乃保障其不受政治影響,支柱及優勢不變質。

依據最新統計(2017),以當年物價計算,服務產業佔香港總產出達90%之多。瘟疫肆虐,境內外抗疫從嚴,進出口貿易、批發零售、住宿膳食、運輸倉庫、資訊通訊、金融保險、地產租售等個人及企業服務,首當其衝,需求驟降。遊客絕跡,酒店入住率不足10%,員工停薪留職;貨運縮減,起卸碼頭同舟共濟,提高成本效益。然而家居避疫,社交管制,零售業及飲食業門可羅雀。即使各行各業變通求存,也難阻擋首季經濟再下滑8.9%。

政府借鑑發達經濟,實行赤字預算,「濟民補企」,共渡時艱,乃傳統凱恩斯學派之王道正途。不過客觀條件有別,有待觀察後效。發達經濟是貨幣及財政措施雙管齊下,對症下藥救亡,從服務產業入手,帶動其他產業復原。歐美諸國,經濟骨幹是中小企業及中低層家庭;財政措施是左手援助失業生計,右手補貼企業經營,需求及供應互動,產生乘數效應。貨幣措施是「創建寬鬆」(Creative Easing),重啟「量化寬鬆」主動回購國庫及商業債券,又放賬給政府「派錢」。換言之,借用未來稅收,投入今日市場救濟,刺激經濟反彈,復原後從稅收歸還;即是俗稱「印鈔票」,不過有節制而具透明度。

反觀香港不設中央銀行,貨幣掛鈎美元,沒有獨立貨幣政策,欠缺條件推行貨幣措施,雙管缺一。外滙基金不是中央銀行,不能效法歐美「量化寬鬆」,遑論「創建寬鬆」。況且貨幣局聯繫滙率制度嚴謹,外滙基金不能無中生有,放賬給政府派錢。濟民補企資源來自財政儲備(盈餘滾存),庫房財力有限制,再而衰、三而歇,提防師老無功。

全民派萬元藥石亂投

此外,歐美濟民補企,是雙軌並行,需求與供應互動。香港推出「保就業」計劃,是補貼僱主發薪,等於先補企後濟民,效應有天淵之別,而且大中小企業不分,實際未對症下藥。至於全民派一萬元,對基層是杯水車薪,對中上層是錦上添花。而且長居海外者也無端受惠,實在敗筆。

是場大瘟疫對開放外向型經濟衝擊最廣最深,香港及新加坡同病相憐。工商百業,直接間接依賴外商買賣交易,訪客觀光消費,各地封關閉城,客源不繼,牽一髮而動全身。國際勞工組織最新估算,環球已削減4億個職位(以全職計)及14%工時,乃前所未見。是次非典型衰退,消費及服務行業自身難保,如何拉動其餘產業復原?況且中美交惡,香港身處夾縫中,平添變數,尤其美元外滙收入大減,影響生計,也不利聯繫滙率穩定。

數十年來,歐美視香港為自由經濟體,給予外滙基金中央銀行待遇,互惠互利。中美近來交惡,香港不幸成為磨心,客觀環境突變,三大支柱及三大優勢變數驟添。不妨想像,倘若買賣雙方爭持不下,不再按香港規矩交易,不再以香港貨幣結算,三大支柱兩受威脅。倘若歐美對香港法律制度又提質疑,難免影響金融市場信心,動搖貨幣獨立性,削弱環球財經商貿主流交接,香港國際金融商貿航運中心地位,自會受到前所未見的挑戰。

非典型瘟疫,非典型衰退、非傳統復原,非傳統挑戰;面對內外多重困擾與挑戰,香港如何走出谷底,正好考驗特區班子的政治、經濟及金融智慧。

鄭宏泰是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副所長(執行)、社會與政治發展研究中心聯席主任;陸觀豪是退休銀行家,香港亞太研究所名譽研究員、工商管理學院客座教授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