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6月19日

李道

一個月速修國際政治課

近期,由疫情防控,到美國騷亂,以至國安制裁,香港與國際社會愈來愈connect。前兩者為我們帶來治理啟示,而後者還涉外交關係;可以說,近月的連串事件,讓港人恍如經歷「震撼教育」,速修了國際政治課。

新冠肺炎BLM事件反思

眾所周知,COVID-19疫情不單是公共衞生事件,更大大關連到經濟就業,當中無疑牽涉政治盤算。在香港,即使疫情早已基本受控,當局並很大程度推動復市復課了,唯獨限聚令卻遲遲未見放寬,最新放寬亦僅限50人以下;有人因此批評這是出於政治考慮,不欲「六四」、「七一」,以及反國安法遊行時人頭湧湧。

惟放眼西方,在每日新增確診數字仍達數百以至逾萬宗的情況下,當地也重啟經濟甚至旅遊,復常步伐比香港還要進取,顯見當中亦有不得不顧經濟就業的政治考慮;而更諷刺是,美國之所以解封群眾聚集,乃因總統特朗普急欲重啟競選活動,否則拖延下去恐難挽回落後對手拜登的失地,儘管近日多州疫情反彈,華府亦未似北京重新嚴陣以待──以上種種,難道又無政治成份?歸根究柢,民主不應更好保障民本嗎?為何歐美等地卻彷彿將百姓生死,置於經濟甚而個人政治利益之下?始終,民主雖確保政客必須為選票服務,但由於社會存在極大複雜性,討好某些領域可能較捍衞人命(包括安老院長者)更易贏得選舉。

當了解到美國警暴問題何其嚴重,以及歐洲等地如何用催淚彈之類「止暴制亂」,包括以疫情限聚理由反對集會,同樣令人反思港警處理示威活動和反對大型遊行是否不該。正當BLM(Black Lives Matter)運動進行得如火如荼,近日居然還有黑人遭白人警擊斃,正正突顯相關歧視問題如何根深柢固。「有些動物比其他動物更加平等」之謂,原本是民主自由的資本主義陣營,用來批判獨裁封閉的共產主義陣營;然而,若問現時一眾BLM支持者,試問又豈不覺得「白人比黑人更加平等」?有人說中共是對香港「二次殖民」,惟在其他民主社會,有色人種仍只有被管治的餘地,根本無甚上流機會與希望。

沒錯黑人跟白人一樣獲派選票,但當選票無法換來實質權力,就連基本的自由、平等待遇都爭取不到,則所謂權力其實有等於無。愈來愈多數據指出,黑人長久以來均處社會下流,由監禁率、被殺率,到財富分配、階級地位等等皆然;回顧香港,港人處境無疑比黑人理想得多,即使略嫌數字冷冰冰,只消多看幾齣黑人平權電影便能深有體會(相關片單可以很長,大家不妨上網找找看)。

至於美國制裁香港一役,對香港更是難得一遇的外交課。事實上,特區政府雖無外交權,但黃營近來的外交操作實在顯而易見。

為何說外交課難得呢?不論香港抑或整個華人文化,有關外交的歷史、經驗與理論都相對貧乏,主要由於中國一直作為區內大國,除了春秋戰國時期,很少機會跟實力相當的鄰國外交角力,跟歐洲逾千年來普遍王侯割據、勢力均衡大不相同。

自甘作戰場 不惜去歸邊

故此有一點必先釐清:國與國之間的外交,跟一個地方之內的管治,兩者有着天壤之別。事實上,民主、法治等等,很大程度只適用於一國之內。國與國固然有國際法約束,但執行力非常有限,如海牙國際法庭及聯合國維和部隊,便僅僅多對小國有效。再者,特朗普上任後一直輕視國際法,由單方面退出氣候協議,到愈來愈無視世貿、世衞等等,國際社會早就警惕這是破壞辛苦建立的國際秩序。

所以,一旦國與國出現紛爭,彼此若然調停不了、口講不成,最極端就是講手訴諸戰爭;熱戰之下的冷戰,則是透過經濟戰等迫使對手就範,這時候所涉的乃是純粹實力較量,所謂講道理不過為了提供正當化藉口(如盧溝橋事變)。

以上外交遊戲規則(又或根本無規則),乃港人必須深刻了解的,只講民主、法治,在外交上是幾乎不適用的,這裏只有永恒的利益。事實上,相信無人天真認為,西方國家是真心為港人爭取權益;大家應該心知肚明,彼此不過同是「敵人的敵人」,所以「利益」理應一致罷了。

黃營主動拉攏美國,甚而不惜邀請美國制裁香港,實犯上了外交的至少兩個大忌。

眾所周知,中美之間正醞釀「新冷戰」;當中,在貿易戰、貨幣戰、5G戰,以至台海、南海、西藏、新疆等議題以外,香港不過是兩國爭鋒的一小部分罷了。然而,黃營現行普遍想法,乃希望將中美之間的香港矛盾放到最大,甚至昇華為兩國周旋的主要戰場。

這絕對是愚不可及之舉。畢竟,不論熱戰抑或冷戰,均最好是在別人疆土上開戰,而非自己疆土。美國之所以趁一戰、二戰火速崛起,便因主戰場不在本土;再說下去,由日本到香港本身,亦趁韓戰爆發大蒙其利。哪有主動奉上自己家園,自甘淪為戰場上的炮灰?去年底中大、理大慘陷攻防戰,已讓不少黃營學生深刻體會箇中道理,都對自己校園滿目瘡痍大感難過。早前,中美貿易戰已令香港躺着中槍,導致出入口貨值大幅下跌;若然美國按動「金融核按鈕」,把香港金融系統排除於SWIFT,我們經濟難免陷入滅頂之災。

事實上,先撇下「一國」或道德之類爭議,在外交關係上,最理想的選擇不是「歸邊」,而是「靠邊站」。傳統智慧說「多個朋友,好過多個敵人」,成功的外交正是多交友、少樹敵,因為可以爭取最大的利益。特別是作為自由開放的小型經濟體,由瑞士到新加坡,所選立足點都是政治中立,所以才可成為海納百川的國際平台。除非最後「撿尾刀」,中立者永遠比參戰者好。就如現時「新冷戰」如箭在弦,作為美國傳統盟友的歐洲,也沒一股腦兒歸邊到美國去,理由不外是想左右逢源、漁人得利;即使歐、日等對中國的口吻漸趨強硬,但迄今僅限打打嘴炮,虛應美國而已,實際卻未採取什麼巨大動作,包括沒有限制華為在當地發展5G。歐洲看待俄國亦然,由於俄羅斯扼住當地能源咽喉,故也沒有全面敵視對方。

新冷戰下香港如何定位

香港要續作為國際金融、貿易中心,取態亦應走向中立,何況香港跟中國的經貿關係比歐俄之間更加緊密;惟現在黃營則選擇全面敵視大陸,繼而全面投向美國,亦即(在傳媒引導下)進一步向台灣模式靠攏。退一步言,雖曰「一國」之下的香港誠無太多中立空間,但不管如何,敵視中國本來已非外交上策,更何況莫講跑到敵人陣營了。相信「小學雞」皆知,這必會觸動「一國」神經,而這亦是黃營倒逼「港區國安法」誕生的一大原因:中央絕對有充分理由限制外部勢力在港危害國家的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荊軻刺秦王,始速禍焉。與其說港人熱中追求民主,更準確說法乃黃營熱中「反共」;跟前者理性不同,後者涉及過分情緒化的意識形態,恐怕成事不足、敗事有餘。香港二戰淪陷時,誰不深恨日軍?但心口掛勇闖入日本軍營,就注定白白送死。滿清入關之後,誰想接受外來政權統治?拒不剃頭誠很忠貞,但倘人人如是,漢人早就絕種。單單感情用事,只怕誤了大事。即如上世紀冷戰時壁壘分明,美國後來也跟中國建交,進一步說明與敵對話,甚至化敵為友並非不可能。近日,美國鷹派國務卿蓬佩奧與中國外交代表楊潔篪會晤,雙方且談了超過6小時,顯示「新冷戰」下中美尚存對話空間。然則,為何黃營倒不能跟港府或中共溝通?

誰應作為香港外交朋友,誰不應作為香港外交敵人,又或我們根本應否樹敵及歸邊,敢問大家有準確拿捏好嗎?

當然,在「攬炒」思維下,黃營彷彿認定香港愈墮落、愈快樂,以致可以迫使中共放棄香港,假如中共垮台香港更可實現自由、獨立。問題是,以上真箇存在因果關係嗎?置諸死地一定能夠後生?答案未必不是,但就定非百分百可以確立,也莫說即使成真亦嫌遙遠。換言之,結果很可能是香港單方面先攬炒、淪焦土,後面發展如何則說不準,亦即至少出現「不見其利,先見其弊」之窘……或許黃營自身不介意,但就別拉全港市民落水,尤其該策略並無經過民主授權,亦無視了他人選擇自由;烈士可闖日營,忠臣可不剃頭,但就別自把自為要其他人陪葬。

「國家愈壞,香港愈好」,乃是黃營刻下主導思想。中央要想「一國兩制」行穩致遠,必須重建「國家愈好,香港愈好」的互惠關係。現在,中央似乎把全部押注一招「港區國安法」,以為這是香港長治久安的銀子彈,實在大錯特錯;「拉一大派,打一小派」,透過國安法精準打擊極少數「港獨」和「賣國」分子,某程度無可厚非,但更重要的,是攻心為上讓絕大多數港人真心實意擁抱「一國兩制」。

經歷過去一個多月速修了「震撼教育」國際政治課,大家好應覺察:西方民主並非萬好萬能,黃營外交戰略且注定幫倒忙。此外,中央亦要讓大家看到,中港建立友好關係才最有益,「一國兩制」是套有利國家、更加有利港人的兩地最佳契約。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