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5月19日

許劍昭

從Bielefeld史學觀 看文憑試題之三弊

借鑑德國史Bielefeld學派的研究方法,讓我們平心靜氣地了解,藉「現代化」帶動答題的2020年中學文憑試歷史科卷一第二題之錯誤有多嚴重。

二戰後,於研究及回顧納粹德國興衰時,西德歷史學者初期大多沿用傳統的研究方法,亦即分析重要人物、關鍵事件、政治制度、經濟周期、天文地理等因素。

被牛津大學在悼詞譽為1945年後德國單一最有影響力的歷史學家Hans-Ulrich Wehler(1931-2014)倡導運用社會科學方法,研究整個社會的歷史發展(total history of society)。

他本人的300萬字5卷巨著《德國社會史》指出,德國從1848年到威瑪共和時代(1918-1933)的「現代化」落後於英美;其方法論主張則被稱為Bielefeld School。

雖然Wehler的史學觀在香港不常見(我認識他,是偶然在圖書館架上看到其《21世紀初的衝突》中譯版2015,廣西漓江出版社),但他對現代化在歷史發展中的深厚研究,對我們是次思考具有參考價值。

試題之第一弊是對「現代化」作出誤導。試題〈2a〉明顯是引導考生,從〈資料C〉認同當年的留學生(及國民)着重「武備、教育」,忽略「政法」,造成「妨礙現代化」。

拿破崙軍改促成現代化

在史學(historiography)中,研究歷史進程中的現代化時,重點是一個文明(civilization)的內涵及價值觀,於社區都市化、個人單獨化、組織理性化、市場金融化、信仰無神化……的諸種演變。其目的是描述其發展過程和覆蓋範圍的事實及關連,而不是判斷它太快或太慢。

因為從來沒有一個衡量文明發展速度的標準,每個文明都有自己的步調和獨特的道路,「妨礙現代化」本身包含「拖慢了」、「太慢了」的主觀判斷、誤導。

須知道西歐文明現代化發展初期也倚重軍事武備。為了在歐洲大陸擊敗對方並在海外爭奪殖民地,法、英、荷蘭、西班牙等列強率先「軍事理性化」(rationalization,特別是拿破崙的軍事改革),結果高效促成其政治及經濟制度化、現代化。試題引導考生相信當時的中國,因着重武備、教育,忽略政法而必然妨礙現代化,是違反客觀學習或分析史實的嚴重誤導。

試題之第二弊是提供的訊息片面、不全。〈資料D〉展示民國政府抗衡袁世凱時,資金短缺;黃興向一家日本公司尋求貸款,並且用鐵礦做抵押。然後在試題〈2c〉要求考生,審視「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的說法。

Wehler經常強調,通過使用不完整的資料來建立論據基礎是危險的。〈資料D〉一方面沒有確認日本政府或私人公司不會同時向袁世凱集團提供經費,另一方面未有提供黃興有否從其他來源獲得貸款,或日本的貸款佔借款總額比例等等的數據。在這樣的背景下,它實際上導致考生寫出偏好日本影響的偏差結論。

試題之第三弊是相關性不足。首先,日本當時推崇君主立憲制,中國正走向共和制憲,日本政法課程的相關參考價值不清不楚。其次,使用鐵礦作為抵押只是一項商業交易,況且別國公司也可能願意提供貸款。

Wehler指出,建立一項歷史因果關係、發展比較的研究,最理想的是通過符合社會科學要求的評估。日本學校為中國學生提供政法課程、日本企業向民國政府提供抵押貸款,兩件事的背景和本質,與日本對中國的全面侵略同題討論,相關性不足,接近毫無意義,更經不起學術的考驗。

偽滿洲國一點貢獻也無

從Bielefeld史學觀審視1900-45這一時期,如果日本真的有意願促進中國現代化,最佳時機是通過旗下長達13年的「偽滿洲國」(1932-45),至少在在其管轄範圍內,建立一些有作用的東西,但事實是什麼也沒有。教育局局長楊潤雄說得準而確︰「只有弊沒有利。」

整個試題未有提供有多方面平衡的充分資料引發所謂的「利弊」討論,除了刪除它,沒有其他選擇。(Bielefeld史學觀不是唯一的方法學。任何人,包括認為今年的試卷出得相當好的教協理事、歷史科教師李家宏,若能為該試題在治史之學找到立腳點,敬請不吝賜教。)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