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4月9日

林行止 林行止專欄

疫情受控應思賺外滙 廁紙搶手濟慈寫屎詩

一、

「封城」七十六天,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俗稱「武肺」的發源地武漢(Wuhan Where Coronavirus Originated已植根中國以外的世界),已於昨天(八日)凌晨「解封」;一月二十三日起,被困當地的人,從此可憑健康碼即被衞生當局證實無病徵者離開武漢,據報昨天一早已有五、六萬「旅客」乘火車離開。雖然國家衞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指出,此舉並不等同疫情結束,「只要全球疫情持續,中國的防疫控疫工作就不能結束」,以內地「控疫」的能力和有關數字老百姓不能「妄議」,「解封」的城市將陸續出現,應無懸念。

長期擔任新加坡駐聯合國代表、《中國贏了?》(Has China Won ? The Chinese Challenge to American Primacy)的作者馬布賓尼(K. Mahbubani)昨天在當地報章評論「武肺」時,認為中、美期初均曾不當「武肺」是一回事,但中國的處理方法,顯然比特朗普總統勝數籌……。看內地的數據及「解封」的情況,再看美國為此的「兵荒馬亂」,確是的詳。

作為旁觀者,筆者以為中國「治疫」的全盤計劃,在「封城」相繼開封後,下一步極可能是選擇性對外開放,挑選一些「旅遊勝地」(如黃山之類),讓被中國認可(獲「健康碼」)的國際商賈及旅客入境洽公旅遊觀光——這項如今已九成停頓、每年消費以萬億美元為單位的大生意,中國若能「飲頭啖湯」,外滙必定滾滾流入,當有助大受損耗的經濟元氣!

二、

令供應鏈中斷的「武肺」,引起物資荒,令消費者環球搶購口罩洗手液以至日常食用品,是不難理解甚且可說是情理中事;惟搶購甚至囤積廁紙,則令部分人愕然。為解讀者疑惑,三月三十日《紐約客》刊出名家阿爾福(H. Alford)就此問題對數名學者、作家的訪談,內容頗有可觀。

美國史密斯學院心理學教授佛羅斯特(R. O. Frost),指出人們「收藏」物品有三項動機,此為情有所鍾(sentimental attachment)、一見鍾情(aesthetic appreciation)及實用(utility),許多時是三者兼俱,但廁紙顯然只屬後者,人們搶購則是受「稍後可能缺貨」這類前景不明朗不確定因素所左右。如今形成「搶購潮」,足證人們對前景安定性不樂觀。

美國「當代佛洛伊德(Freud)會社」的主席格陵民(A. Greenman),從心理分析之父的學說,解讀「搶廁紙」的深層原因,令人茅塞頓開。格陵民指出,佛洛依德認為人類不自覺地把糞便等同黃金或金錢,如此珍而重之,皆因糞便是嬰孩出世後收到的第一份禮物(和禮物一樣,糞便好像是不明來歷而突然出現在眼前的東西),所以很自然地對糞便產生興趣。當小孩有新玩具或玩意時,便會移情別戀,棄糞便如糞土、就其他「玩具」,而這可說是他/她學會放下第一個「情意結」,亦是跟「自己的一部分」道別。小孩長大後,腦海裏的廁紙與糞便分不開,廁紙是一種跟糞便有關但我們可以在公眾場所討論的東西;也許因為如此,最近有家澳洲咖啡店願意用廁紙代替金錢——一杯咖啡三卷廁紙、一公斤咖啡豆三十六卷。下次去飲咖啡,別忘帶幾卷廁紙!

「搶購」廁紙是自我中心,自私自利的行為?阿爾福向對排洩物研究有素的摩里遜(S. S. Morrison)女士請教,這位以寫《聖垢和濟慈的屎詩》(Excrement in The Late Midde Ages : Sacred filth and Chaucer's Fecopoetics)飲譽的學者,對這種「定性」不以為然。她指出耶穌的善行包括照顧病人的起居需要,雖然沒指明包括清潔糞便,但不難想像,照顧嬰孩和老人家這類不能控制大小便的童叟(男女都有),幫他們清洗下身是很正常正當的事。因此,常備廁紙或其他用以清理糞便的物品,便大有需要。換句話說,為防萬一,買多幾卷廁紙,與自私和自我中心扯不上關係……。

由於搶購廁紙是當前西方國家的「流行病」,不免有人有「沒有廁紙怎麼辦?」的憂思,筆者近讀數篇數說廁紙代用品的文章,惟均不及筆者整整十六年前的二○○四年四月、在「古今中外PP瑣談」系列所寫的詳盡(收台北《泰山壓頂》及中、港的《說來話兒長》),因而不避嫌當「閒讀偶拾」,作文抄公。

三、

在廁紙未發明前,大解後如何「善後」?國情不同,方法有別,真的不能一概而論。晉裴啟的《語林》記:「劉實詣(訪)石崇,如廁,見兩婢持錦囊, 實遽(急)退,笑謂崇曰:『乃誤入卿室。』崇曰:『廁耳』。實更往。向乃守廁婢所進錦囊是籌……。」籌是木枚,當年紙是珍貴之物,「故以木枚撥落除穢」。亦有「先用籌子拭穢,再以淨水洗滌」。除了木枚、石塊、瓦片、樹枝、樹葉、花瓣、羽毛以至用手甚至以屁股擦牆等方法,各適其適,均曾流行某時某地。十八世紀歐洲皇族貴冑用絲巾(silk strips)和鵝絨毛拭穢,奢華之極。

紙雖是昂貴之物,但隨製紙業的發達,便有拭穢的粗紙(草紙?)應市,惟粗紙太粗過硬,不宜達官貴婦的屁股(三月四日澳洲達爾文港的《北領地新聞》Northern Territory News,梅鐸新聞集團旗下刊物,為讀者屁股着想特留八頁空白,讓讀者以之當廁紙;「新聞紙」又粗又厚,只能權宜用之)。《元史.后妃傳》便說:「裕宗徽仁皇后事太后孝,至涵廁所用紙,亦以面擦,令軟以進。」這種細心的服務,不易仿效。

國人以紙拭穢,顯然早於歐人,料此與我國發明造紙法有關(公元一○五年,蔡倫發明木漿造紙,七一二年傳入阿拉伯世界,一一五○年由阿拉伯人傳至西班牙,英國人於一五九○年才學會造紙,而傳入美國已在一六九八年),歐洲人何時用紙「淨身」,最先記載見於一七一八年,美國則遲至一八五七年才有正式的廁紙。《瓷神》(J.L. Horan-The Porcelain God: A Social History of The Toilet)指維多利亞女王(1819-1901、1837-1901在位)婚後才從王夫德國阿爾拔王子身上「發現」廁紙;他們於一八四○年結婚,可以想見此前英人極少上廁用紙;多為貴介子弟入讀的劍橋大學,用廁紙則似甚普遍。一八四三年維多利亞女王訪問劍大,在劍河畔散步,見水面飄着不少紙張,顯然是學生們如廁後把拭穢紙張丟入劍河,長居深宮的女王怪而問陪同的三一書院院長威廉.韋威爾(W. Whewell)博士此為何紙?博士笑說:「這是不准在河裏游泳的通知書!」

‧當年的PP瑣談,凡二萬餘字,分八天刊出;有興趣者可購天地圖書版的《說來話兒長》,應有存貨。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