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2月20日

社評 社評

金融幣制縱穩健 經濟寒冬甚難捱

香港經歷去年史無前例的示威抗爭後,本以為可以暫時喘一口氣,豈料踏入新一年不久,又遇上前所未見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潮,經濟受到更加沉重的打擊。根據政府統計處數字,去年十一月至今年一月,經季節性調整失業率達百分之三點四,連升四個月兼創三年多以來的新高。奈何屋漏偏逢連夜雨,滙控集團日前在披露業績時宣布大重組,未來三年計劃全球裁員三萬五千人。

滙豐銀行乃本港最大僱主之一,員工總數超過三萬人,集團「瘦身」若波及香港業務,必進一步衝擊本已脆弱的就業市場;一環扣一環,去年第四季按年收縮百分之二點九的本地生產總值(GDP),本季肯定慘哉,經濟陷入更深的衰退。政治壓力與經濟現實左右夾擊,政府開庫濟民勢所必然,繼特首林鄭月娥上周五宣布派錢二百五十億元抗疫(剛預告不止此數),就看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下周三發表新年度《財政預算案》時再落實「派幾多糖」。

今次肺炎疫情無疑是巨大危機,本港每次遇上大風大浪,圍繞聯繫滙率存廢的爭論都會熱起來。國際炒家手影一現,財金官員例必第一時間重申聯滙制度行之有效,不會亦毋須改變,可是棄守聯滙的揣測依然屢見不鮮。

在社會事件鬧得滿城風雨的去年,著名對沖基金經理巴斯(Kyle Bass)三番四次唱衰香港,金融管理局雖一再提出有力反駁,但無阻「大鱷」逆流挑機沽空港元。英國《經濟學人》亦插上一嘴,本月初發表文章(題:A train of troubles),質疑香港捍衞聯滙的決心是否一如官員所說般堅定不移。

該份周刊問了一個也許存在於許多人心裏的問題:《基本法》只保證香港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及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至二○四七年,從現在起計,較三十年按揭貸款有效期還要短。限期過後,大有可能變成「另一個內地城市」,屆時有否必要擁有獨立貨幣頓成疑問。即使「一國兩制」得以延續,香港與內地經濟早已高度融合,二○四七年後只會更加密不可分,本港為何還要死守聯滙?

言之下意是,既然變局遲早出現,倘若市場再度測試香港捍衞現行幣制的底線,不排除當局「借勢」讓港元與美元脫鈎,選擇早一步在貨幣政策上追隨經濟周期更相近的中國。

此番論調並不新鮮,惟遠的不說,新冠肺炎令內地生產活動停擺,儘管不少省市已按計劃復工,復產率仍偏低,今次廣泛性供應鏈斷裂非同小可,重挫經濟,同時窒礙供港物資,港人極可能備受失業惡化和通脹升溫雙重打擊。香港七百五十萬人口與內地十四億人口連繫之深,從民生領域已可窺一斑。

港美經濟步伐經常出現不協調,聯滙制度孰利孰弊,各方「拗」足三十餘年。問題是,香港放棄聯繫滙率就如中國拋售債券反制美國,想像空間永遠存在,政治意涵極大,付諸行動卻絕非部分論者說得那麼簡單。中國坐擁美國國債逾萬億美元,為世界第一。這個數字看似龐大,如果對比美國國債成交額每天達五千億美元,中國所持美債只相等於兩天交投量,即使坐言起行狠沽,債市經過短暫劇烈波動後,供求最終會回復平衡,實無必要白忙一場。

去年下半年,本地示威抗議無日無之,沽空港元活動確實有所增加,但熾熱程度怎也不如中國突然容許人民幣貶值的二○一五年「八.一一」滙改後。香港外滙儲備於去年第三季略減,反映資金有輕微外流跡象,可自此以後重現穩定;而金管局的數字顯示,港元存款較一年前不減反增。證諸數據,炒家趁「走資加劇」狙擊港元之說顯然站不住腳。

真正值得關注的是,鄰近國家如菲律賓、泰國和新加坡,面對新冠肺炎衝擊經濟,爭相減息或容許幣值有序下調,惟香港受制於聯滙制度,自主調節貨幣政策這個選項並不存在,抗衡經濟逆境加倍被動。踏入二○二○年,美滙指數呈現五年來最大的年初升幅,與美元掛鈎的港元相對區內貨幣難免偏強。本地經濟千瘡百孔,出口競爭力又不如對手,不禁令人想起,在九七亞洲金融風暴後,港元仍隨美元變強,最終只能透過慘痛的通縮及資產貶值來實現自我調節,其後更被沙士疫潮推至谷底。正所謂前車可鑑,本港金融幣制保持穩健縱無懸念,經濟寒冬恐怕更加難捱。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