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2月10日

曾德成 海闊天空

抗疫防謠

當年香港經歷SARS「非典」疫情,有新聞編輯力主改進醫療報道,務求能及時發布準確訊息。

疫情病理超出市民常識範圍,人們甚至不懂得病毒與細菌的分別,遑論知道什麼冠狀非冠狀,或內裏是單鏈雙鏈、正向逆向。新病毒的特性既未被充分知悉,在感染威脅下,不準確訊息會徒添公眾恐慌。

病理學家固然深諳專業,卻未必懂得給一般人講明白,如果不善於公眾溝通,會受到曲解。記者缺少醫學知識,報道疫症同樣會出錯。

像在上周,內地有權威官媒引述上海科研機構新發現,說一種中成藥可助抑制肺炎。報道一出,這種成藥迅即被搶購一空。官媒於是發表評論,怪民眾把「抑制」當作「預防」,還暗責科研機構披露成果有欠慎重。然而到底是錯在民眾、在科研機構,抑或在報道本身?

另一事例,是受敬重的內地資深院士日前講解肺炎病毒,內容也被記者報錯,幸而有錄像作實。

專業理念不容易三言兩語解釋清楚。這大概就是當年有新聞編輯深感醫療報道亟待改進的原因。

如今這問題顯得更為突出,因為相隔17年,大眾傳播狀況已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

與當年極大不同的,一是資訊科技迅猛發展,產生了自媒體,現在每個人都可以隨時把訊息散發開去。二是社會急變,掌控消息的傳統中心趨於瓦解,看看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模樣,可知所謂權威發布還剩多少可信度。三是假消息充斥,當中更有惡意造謠。

疫情來襲,謠言伴隨出現。謠言與病毒一樣在民眾中間擴散,因此抗疫必須同時防謠,兩方面相輔相成,才能取得最終勝利。

官方往往相信謠言「不攻自破」,但是疫情導致社會焦慮,各類訊息在社媒群組「瘋傳」,謠言便乘虛而入。

造謠成本低,引發非理性反應可以比疫症危害更大。香港近期事態表明,確實有敵對力量在搗亂、破壞和顛覆。必須及時說明真相,才可主動攻破謠言。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公眾接收資訊的渠道已改變。自媒體的傳播廣泛深入,與官方的發布共存、競爭; 而網友之間價值相近、語言相通,容易交換訊息。社交媒體追捧的人物,往往成為發放訊息的權威來源;如果持續提供正面訊息,有助壓縮傳播謠言的網上空間。

內地《參考消息》近日專訪英國公共衞生專家約翰.阿什頓教授,他談到︰讓受公眾信任和尊重的專業人士向大家傳遞訊息,是避免社會恐慌的最好方法;通過提供準確的訊息,告知人們正在發生什麼,好消除疑慮。

須珍重專家向公眾提供訊息

這次肺炎疫情源起至今,已有足可汲取的經驗教訓,毋須等待疫情過後才一併檢討。已獲知的一項啟示,是內地尤其要珍重專業人士向公眾提供訊息的功能。

上周,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呼吸內科主任張繼先獲記大功獎勵;兩天後,武漢中心醫院醫生李文亮不幸被疫症奪去生命。李文亮去年12月底與同事在網上發布新感染威脅,受到公安人員訓誡。另有報道說,張繼先是這次最早上報新型肺炎的第一人,去年12月27日向主管院長滙報,院方即轉報上級疾控中心。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的確區分疫情的「報告、通報和公布」。現時,國家監察委已派專組全面調查李文亮醫生事件。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