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1月24日

盧安迪 自由的國度

從歷史教訓看「一國兩制」

從小跟人討論問題的經驗讓我領會到,如果兩個人的思想背景差別很大,各在自己的框架內論述,到頭來只會是「郭聾陳瞽馬牛風」(talking past each other),講到天光都沒有用。相反,如果其中一方可以代入對方熟悉的框架,並在該框架內推導出某個結論,則尚有一絲希望說服對方。

這就是為什麼我兩個月前在〈治港者須實事求是〉一文中,結合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觀,探討發展「一國兩制」所需的胸襟,以及強硬路線的不可行性。我當時表示,共產黨因為務實的軍事和談判策略而贏得大陸江山,但在建政後則曾受左傾教條思想所害,在文化、民生和經濟上造成極大災難。後來,鄧小平先生以實事求是的精神領導改革開放,讓中國取得巨大進步,而「一國兩制」概念也是實事求是精神的延伸。如果不尊重香港的實際情況和在實踐中吸收教訓,反而繼續「寧左勿右」的心態,便會違反「一國兩制」的初衷。

上次的文章集中討論1949年以來的歷史規律,但我後來想到,中共建政之前的黨史對今日的政局也不無啟示。眾所周知,共產黨史上有兩份最具轉折意義的里程碑式文件,分別是1945年《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和1981年《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後者否定文化大革命、奠定改革開放政策的思想基礎,而前者則總結了建黨頭幾十年的經驗,為日後的軍事和組織工作提供參考。

中共進展在於實事求是

正如下文將會詳述,這兩份決議有一個共通的主題,就是反對教條式的左傾思想,並提倡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應變。有趣的是,儘管1981年決議批評了毛澤東主席的嚴重錯誤,但毛主席在1945年決議中卻屬於糾正黨內錯誤的一方。那個時期的經歷也啟發他寫成著名的《實踐論》一文,強調通過實踐而發現、證實和發展真理。

我認為我們可從1945年決議中得到兩點主要啟示。第一,在1927年的「八七會議」和1935年的遵義會議之間,共產黨內的左傾錯誤在組織和策略上都有所體現。無論李立三先生、王明(陳紹禹)先生還是其他領導人,都先後實行教條主義、冒險主義、命令主義(例如強迫工人罷工)的路線。相應地,他們在組織上也大肆進行宗派主義的黨內鬥爭,任何立場不夠「革命」的人都被打成叛徒。

回顧「一國兩制」的歷史,鄧小平先生曾表示,選擇治港者時,「左翼當然要有,盡量少些,也要有點右的人,最好多選些中間的人。這樣,各方面人的心情會舒暢些。」但近年有關方面用人的政治光譜卻愈趨狹窄。不少事業成功、德高望重的傳統建制精英,在回歸初期都是管治聯盟的堅實成員,近年他們卻因為太過堅持「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原則而不受待見。同時,有關方面實行「命令主義」,對建制派成員「夾」得極緊,令他們失去獨立判斷和大膽進言的空間,也令建制派失去臨崖勒馬的能力。

共產黨1945年決議的第二個啟示則是關於路線的調整過程。每當一條路線碰壁,共產黨有較大的傾向以更左傾(而非更右傾)的路線取而代之。例如一開始取締陳獨秀先生的右傾路線時,固然是轉為左傾路線;但後來左傾路線屢受挫折,李立三先生、王明先生等領導人卻不斷強調「右傾依然是目前黨內主要危險」,結果愈改愈錯。

左傾錯誤不能靠更左傾解決

回看香港的情況,《逃犯條例》修訂之所以引起軒然大波,本質上就是因為它(連同近年其他事件──詳見拙作〈回顧「一國兩制」實踐爭議〉)被認為侵蝕了香港的制度。但一些聲音非但沒有尋求讓「一國兩制」下的「兩制」和平共存的方法,反而把問題歸因於政府太過軟弱,以及香港的法官、公務員、傳媒、教師、商界不夠合作,巴不得要把他們連根拔起。換言之,他們嘗試以更左的路線來解決左傾錯誤造成的問題。當然,有留意本欄的讀者都會知道,我不認同很多傳媒和教師的民主普選和福利主義立場,但在更根本的層面,我深信「一國兩制」的發展需要一種「以香港現狀為基礎」(take Hong Kong as it is)的態度,而不是對香港的制度充滿嫉恨。

最後我想說,在撰寫兩個月前〈治港者須實事求是〉和本文的過程中,我腦海中不時浮現以下反思:一般來說,有所不為的道義精神與不擇手段的實用主義之間是有張力的;我反覆強調實事求是地處理香港情況,會否變相鼓勵一些「靈活變通」的違約、違諾行為?我暫時的看法是,如果某人正在恪守道義精神,那麼改為實用主義或許是一個退步,但現時有關方面對香港毛手毛腳的做法既不實用(沒有人會認為過去大半年香港的局勢是符合他們意願的效果),也不是特別高舉道義精神,所以即使只是改為實用主義,也已經是一個進步;換言之,無論提倡實用主義還是道義精神,短期的改進方向是一致的。

盧安迪  史丹福大學經濟學系博士生

 

(編者按:盧安迪著作《自由的國度2──STEM教育與美國》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