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12月31日

黃永 政治誅心學

傳媒報道選舉的四大職責

2020年又是四年一度的選舉年,台灣、香港、美國大選自是傳媒必然關注的三大重點。這同時亦喚起我記得上月底「東南亞傑出選舉報道」頒獎典禮中,主禮嘉賓提出傳媒報道選舉時,務須注意的四個職責:第一個職責當然是報道戰況以及預測賽果──這方面全球傳媒均借鑑體育比賽報道的手法,例如:圖表、數據、走勢、強弱對照、排陣部署、賽後檢討等,確實應有盡有。問題卻在於傳媒過分追求「選舉娛樂化」:為了令「比賽」看起來更緊張,一些傳媒決定選擇性報道;另一個問題是傳媒產生「球迷心態」:因為希望自己支持的參選人有更大機會勝出,而出現嚴重偏袒報道的情況。

第二個職責是監察選舉──偵查有否出現選舉舞弊的情況,固然十分重要,但選舉的流程有否妥善執行,中間有沒有漏洞(如之前有人重複排隊),也是傳媒應該監察的事項。然而,近年必須細心監察的重點,自然是參選人有否亂引資料以至直接講大話,也就是fact-check之責:廣義的選舉事實查證,除了核實參選人的政綱和發言以外,亦包括考查尋求連任的參選人,有否兌現之前的選舉承諾。

第三個職責是設定政策議題──傳播學中相當著名的「議題設定理論」(agenda-setting theory),其源起正是由研究選舉報道對選民的影響開始。可惜,近年傳媒對在選舉期間設定議題的興趣,遠遠低於報道個人私隱乃至抹黑新聞──消息凌駕政策議題的後果,就是選舉新聞全面八卦化:選民可能仍會記得落敗者做錯什麼,但勝出者在掌權之後,到底打算怎樣施政,卻未必有很多傳媒報道,所以也只有極少數選民知道。

第四個職責是維繫民主選舉的文化──民主的精神不在於「少數服從多數」:那只是集體決策的過程,而在此之前,有沒有充足的討論、有沒有尊重少數人的權益和訴求、有沒有自由表達及共同參與的機會、有沒有理性推敲而不是屈服於武力、金錢、階級、論資排輩等,都應該由傳媒提醒所有選民──遺憾的是,今日許多傳媒並沒有主動令political discourse變得更為多元,更反而刺激社會走向兩極,致使任何有意義的政策討論和對話,變得愈來愈困難,甚至完全消失而以武力代之。

新的一年,一起努力,共勉之。

(英文版本由EJ Insight翻譯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