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12月12日

丁望 思維漫步

紀念人權宣言 維護人格尊嚴

具有管理社會職能的政府,施政是否暢順,與人心息息相關。儒家經典《論語》主張以人為本的仁政,謂:「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為政以德」;連重刑罰的法家,也有重視人心之說,《管子.牧民》云:「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論語》給後人的「溫馨提示」是:「眾惡之,必察焉」(衛靈公篇)。

立人權宣言 重人格尊嚴

中大亞太研究所11月發表的民調,顯示官方公信力繼續劇降:對政府不信任的超過59%(5月是30%),信任的僅15%(5月近25%);對行政長官的評分,只有22分(5月48分)。

中大傳播與民調中心的11月民調是:對警方完全不信任的51.5%(6月上旬是6.5%)。

官方公信力低,與「修例」的失誤、應對社會抗爭的偏差有關,用武過度、捕人太濫、放催淚彈太多(至12月9日共發16000彈),是失人心的重大因素之一。

公權暴力對人格尊嚴的傷害,是知識界(傳媒人、醫生、專業人士等)的大困惑。

71年前(1948)的12月10日,聯合國頒布《世界人權宣言》(下稱人權宣言),自由、平等、和平、法治、民主、人權觀念的傳播,使這些普適價值(又稱普世價值)成為衡量文明與野蠻的要素。

12月8日,香港有國際人權日遊行,主辦者把遊行的主題伸延為「追究警暴、捍衞人權、五大訴求、缺一不可」,參加者80萬(警方低估數超過18萬,兩數據的平均約為50萬),僅次於六九大遊行(100萬)和六一六大遊行(200萬)。

遊行大體是和平、理性型,警方也相當克制,但有人向高等法院、終審法院縱火(被示威者迅速熄滅),大律師公會和律師會發表聲明嚴厲譴責。

12月10日,獨立中文筆會在德國柏林有人權日活動,以「與香港學生市民在一起」為名,聲援香港護衞自由和人權的抗爭。

主導集會的,有筆會會長廖天琪,致力於民間爭取人權活動的德國牧師羅蘭德.庫訥(Rohland Kuehne),德國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2009年得主赫塔.穆勒(Herta Muller)。

人權宣言旨在護衞人類「固有尊嚴及其平等的和不移的權利」,對保障人格尊嚴有明確的規範(中文譯文據聯合國文獻系列)。

序言提及聯合國憲章對基本人權和人格尊嚴的尊重、促進改善的取向。

第1條規定:「人人生而自由,在尊嚴和權利上一律平等。」

第5條的規範是:「任何人不得加以酷刑,或施以殘忍的、不人道的或侮辱性的待遇或刑罰。」

第6條明確了人格權:「人人在任何地方有權被承認在法律前的人格。」

與人格尊嚴有關的人權保障條款,含社會法治、司法救濟、程序公義等。第11條第1款稱,「凡受刑事控告者」,未經公開審判而「依法證實有罪」前,「被視為無罪」。這就是實施法治遵循的「無罪推定」原則。

握公權力者 受法律約束

香港《基本法》第87條第2款有類似的規定:「未經司法機關判罪之前均假定無罪。」

應對社會抗爭,官方採取強硬手段不足為奇,但應遵守法律。

法律的規範,是指聯合國的人權宣言和《執法人員行為守則》(聯合國1979年12月第34/169號決議)、《執法人員使用武力和火器的基本原則》(1990年9月)等;也包含香港的《基本法》和《警察通例》等。

《執法人員行為守則》第1條規定:「保護人人不受非法行為的傷害」;第2條規定,執勤「應尊重並保護人的尊嚴」。

執法者的行為,如果疏離法律,其正當性必受質疑。半年來最引起爭議的,是喬裝黑衫人在街頭捕人而拒絕出示委任證。

她跪求開恩 小百姓無奈

有社工被便衣警喝令查證,社工要求對方先出示委任證,對方拒絕並以「阻差辦公」之名拘捕她。此事被視為意氣用事的「報復」。

執法者需出示委任證,是法律的規定;守法才有執法的正當性,否則能保障人權、人格尊嚴嗎?《論語.子路》曰:「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當今的執法者如不能端正其行為,怎麼能端正他人?

公權一方的偏失招致社會負面影響,有政治、經濟層面,也涉及被忽略的精神層面。

自6月以來,我們深愛的家園變得愈來愈「陌生」。「陌生感」與人格尊嚴受傷害的「場景」有關:被強制的下跪和小百姓(蟻民?)的「跪求」。

電視新聞播出的「場景」是:執法者衝入私人屋苑捉人,喝令屋苑內大堂的居民下跪搜身。下跪是搜身前的必須處置嗎?這不是人權宣言第5條禁止的「不人道的或侮辱性的待遇」嗎?難怪不少人說,此舉有如香港淪陷時日本皇軍的行為。

另一令人傷心淚下的「場景」,是小百姓向執法者「跪求」。八三一太子車廂暴力中,一對情侶「跪求」執法者「開恩」,勿再揮棍打人;最近有老婦在車站「跪求」勿再放催淚彈,被推倒受傷。「跪求」的背後,是人性的消失。

人格尊嚴受傷害之痛,或以知識界最沉重。有記者穿着有標記的外套,正在攝影催淚彈下街頭武鬥,竟被執法者強扯下防毒口罩,有的還遭胡椒噴霧和粗話的傷害。有醫生在街頭救護或走過馬路時,被捕銬住雙手。

人格尊嚴之傷積下民怨很深,官民糾結應早緩解。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