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11月26日

王岸然

選票不能代替抗爭 也不能代表18歲以下青年

民意從來很清楚,但不能代替正常選舉下產生的結果。民意拿到國際上可以被宣傳誤導,各說一套,唯獨公平選舉下產生的結果簡單直接,拿到國際上可不說自明。雖然區選不涉實質權力,但人民經區選作政治表態的作用也實在清楚不過。然而,民意再清楚,政治結構的基本格局其實並無改變,所以也不能代替已經延續半年的抗爭運動,問題只是升級與否、現在是否升級的最佳時機。

須問自己 何德何能

這幾天政客沉浸於選舉的成就,當然無人倡議在這時刻升級社運,但筆者嚴正提醒你們小心言行。這次並非民主派的勝利,而是抗爭者勇武派的勝利;選民也並非支持民主派的路線,其投票表態百分百是給予勇武抗爭者努力的肯定,所以泛民吃完人血饅頭之餘,要頭腦清醒地自問一句「何德何能?」筆者清楚見到,懂得在第一時間多謝勇武抗爭者數個月來犧牲貢獻的政客,幾乎沒有。

這次大勝無疑是得力於抗爭運動之助,因為根本沒有其他社會因素,足以左右行了35年以上的慣性政治。區選結果並不符合民主原則,也不符整體民意,因為得票的結果,與議席的取得並不相符。這是說,建制派的代表性在遊戲規則下被貶低,它們在得票上還是穩保三至四成,而議席只有不足一成半,這當然是因為勝者全取的遊戲規則。

源於英國的單議席單票制有其複雜的歷史原因,不改革只因為對既得利益集團的大黨有利;照搬到港,則是對資源多、地區關係好的建制派(前稱街坊派)最有利,今次的例外是時勢使然,並非本質改變了。

這是筆者認定抗爭運動的目標未達,抗爭行動必須以持久戰的形式及心態繼續下去。這一段時間泛民因顧及選舉的得失而未敢出盡全力,選後有4年的職位保障,全力支援抗爭者變成基本責任所在,也是時代責任所在,沒有這點自覺,則借用中共政治術語: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

五大訴求最重要的是爭取民主改革,這才是真正的權力結構改變,區選的結果與這些改變關係輕微。在比例代表制下,明年立法會選舉,建制還可穩得三分一的15席,加上功能選舉之助還是多數,更別說政權還是牢牢控制在中央遙控下的港共政府手中,3萬警察還是効忠於政權,要改變這結構需要的,必然還是不斷的人民力量支持的抗爭。分別只是戰略上是進攻還是保守,絕不能停止抗爭。

另一幾乎為所有人忽略而極為關鍵的是,18歲之下的抗爭者並無選票,也並無BNO,而未來10年的抗爭和社會的走向,必然為他們主導。輕言放棄年輕人的廢老,10年內大有可能作古(包括筆者自己),但他們正當盛年,他們才是社會最大的持份者,而這個年紀的青少年甚少思維慣性,也最勇敢。

兩名在街頭中槍的是剛成年及未成年的年輕人,給他們一張選票,他們就會滿足於未來嗎?對我們一代而言,民主改革已是心滿意足的事,還不會要求一步到位,少年人所想的,完全不是這回事,他們要的是「港獨」,行的是「革命行為」,我們以為一句「少不更事」就可以打發他們的訴求嗎?

看看困在理工大學、18歲以下的青少年,竟有數百人之多,他們人雖走了出來,心肯定還在這「革命」聖地之內。

這次區議會的選舉結果,對他們有勝利的鼓舞作用嗎?肯定沒有,他們只會困惑於為何大家這樣高興,他們的犧牲有價值嗎?作用就是為政客謀取一個席位嗎?政客的勝利與他們的抗爭何干?他們的戰友尚在理工,尚在等待專權者的司法迫害,自己前途未明,小小區議會的勝利對他們現在及將來都無意義,那是非常清楚的現實。

抗爭代價 必然甚大

現實是,勇武者早前在兩所大學之戰中雖然取得巨大成功,但也損兵折將,不得不進入休整時期,進入持久戰中所謂戰略保守時期,這可以為各方勢力帶來一段緩靜時期,也是好事,也須審視中共及港共審時度勢後,會作何取捨、作何讓步。

巨大的成功有兩方面,一是美國火速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民主政府始終受制於人民的意願,美國及西方主要民主大國肯支持港人,中港及中美在長時間內處於鬥而不破的局面,香港人在爭取民主及最大程度的自治方面,形勢是前所未有的良好。

另一重要面是,港人藉區選表達對勇武路線不切割、無保留的支持。半年的鬥爭換來區選的結果,對一直活在同溫層的藍絲群、中共大力支援的建制派和土共,都是巨大的衝擊,必須反思以後在政治的參與上如何自處。一直依賴中共作靠山的路線,令他們盲撐政府的「送中條例」、盲撐警隊,在街坊遭警察凌辱的時刻,基層區議員有責任站在警員與市民中間,哪怕只是充當和事老的角色,這不是靠派些小禮品或蛇齋餅糭可以救回來的關係。

建制與警隊應當醒覺,你們根本不懂大政治。在國家利益面前,你們的利益是可被犧牲的。任何人在香港的環境中想安身立命,正常生活,必須毋忘港人利益所在,否則形勢一變,代價是你們付不起的,國家也顧不了的。

從前港人不會反抗報仇,以後一定會,親中謀好處自然還可以,但親中之餘當了港奸,出賣港人,以後你們也休想再能在港安靜生活,更別想退休移民、子女留學,你們成為港人敵人之後,也成自由世界的敵人。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