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11月9日

李子衝 觀潮篇

點算區議會

近期朋友見面,只得一個話題:「香港亂局何時了?如何了?」

政圈說法,一是等到政府答應所有訴求,一是維持到11月區議會選舉,這樣才可以令民主派得利,勝出區議會選舉,控制區議會、控制民意、控制社區發展,甚至控制政府的重大政策,「得區議會,得天下」。回歸以來,區議會的角色起了實質變化,本來區議會只是一個諮詢架構,沒有決策權,隨着取消市政局/區域市政局之後,區議會權力日漸高漲。

以往香港民意代表是三層架構:立法局、市政局(區域市政局)、區議會。立法局和區議會是分區選舉,不是全港性代表;雖然區議會(二)不是分區,不過這是後來的故事。市政局的議員由全港選民選出來的,極具代表性,比行政長官更有認受性,同樣有決策權;回歸初期,北京認為不利於管治,因此取締了這一層議會。

取締市政局之後,區議會是唯一的地區代表,漸漸地,區議會反對的事項,政府部門便不敢推行,無形中,區議會擁有政策的否決權,變得建設不足,但是破壞有餘,區議會享有一半的決策權,比對以往純諮詢的角色,跨了一大步;況且今天的政治文化,公務員事事諮詢,區議會的重要性愈來愈大。

區議會是兵家必爭之地,另一個原因就是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香港特首是由選舉委員會產生,而選委會由1200人組成,分為四大界別:一、工商、金融界;二、專業界;三、勞工、社會福利、宗教界等;四、政界。每個界別300人,而區議會在第四界別,分為:港九各區議會和新界各區議會,大約120席(2017年117席),即10%,來回擺動,有20%影響力,隨時左右行政長官選舉。

一般認為,今次過百萬人上街,比2003年人數更多,區議會選情,建制派肯定比2003年輸得更慘,那麼16年前的情況是怎樣的?2003年,香港沉痛的一年,除了「沙士」肆虐,政府還想強行通過23條《國安法》,觸動50萬人於7月1日上街,那年區議會選舉,民主派大勝。

建制派民建聯206人參選,只得62人當選,當選率三成,陣中明星葉國謙、劉江華、楊耀忠慘敗。反觀民主派226人參選,151人當選,成功率超過六成半;其中民主黨更厲害,120人參選,95人勝出,勝出率接近八成,幾乎掛出民主黨旗,就可以奪得區議會席位。今次上街人數更勝當年,若果持續性更為長久,相信更加能夠影響區議會選舉,因此示威人士把運動持續至11月區議會選舉。

回說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2016年選委會選舉時,民主派搶戰1200個席位,由於150人可以提名一位特首候選人,他們希望擁有兩個提名權,即起碼300個名額,以「民主300+」作為聯盟名稱,選舉結果得到298席,加上27名民主派議員,總共325席。

今年11月,若果民主派全面勝利,掌控區議會,再添120席。而本身「民主300+」再有增長,假若提升到400席,民主派便有機會控制500多張選票。

對北京而言,香港的特首選舉已經響了警號,就算建制派人當選,得票肯定少於689,有支持率不足的情況;非建制派勝出的話,便出現中央是否任命的問題,香港隨時陷入憲政危機的困局。

近期政局,不單影響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等情況,對政治及憲制方面,有着深遠的影響。謹之慎之。

李子衝  時事評論員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