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9月4日

林行止 林行止專欄

滿城風雨為何惡 自由選擇一炷香

一、

林鄭市長一手「攪」動這場無日無之活動的街頭抗爭運動,新聞多多,令記者疲於奔命,亦令市長「現在要外出非常困難」,她自言「已沒有出街、逛商場」,當然沒有「去髮廊」,所以足難出戶,皆因她的行蹤會在社交媒體披露。本來,這等於受公眾注目,對政治人物來說,是求之不得的免費宣傳,但市長自知早成過街老鼠,即使要履行職務如昨天上午必須赴大會堂紀念花園出席抗日戰爭勝利紀念儀式,亦要「喬裝」出行且沒有通知傳媒採訪。顯而易見,林鄭市長完全失去在公開場合活動的個人自由。

在這種動輒得咎綁手綁腳的環境下,林鄭市長還捲入一場令人揚聲問她有沒有「呃人」(說謊)的漩渦。話說路透社一則涉及林鄭曾經請辭的報道,內容來自她與商界閉門會議談話的摘要,當中提到當前的「政治危機」,便語帶哽咽地說若果她有「選擇」,第一件會做的事是「辭職並鄭重道歉」。顯而易見,她必須向授權來源北京呈辭,至於她會向什麼人(她的治港團隊、警察或全體港人)道歉,她並未提及,大家不必亦毋須揣測。消息公開後,林鄭市長當然全盤否認。路透社為保聲譽,遂於九月二日晚上,披露其有關報道來自該次閉門會議的錄音;此項獲得三名與會者確認的錄音,顯示林鄭市長的確「如是說」。

雖然物證確鑿但市長仍辯稱她並無辭職,而筆者相信她沒有講大話,因為「不准」她辭職,即要她用一切辦法收拾這個由她一手促成的爛攤子的指令,於事發期初便下達;北京並無「特赦」之意,她只有硬着頭皮、厚着臉皮,死撐下去!

在去留問題上,林鄭說的是實話,而這正好看出她早失「選擇辭職的自由」,在自由社會失去自主能力和選擇的自由,身不由己,是多麼痛苦的一回事,難怪「她悲哀得說不出話來」(字典對哽咽的解釋)!

「解鈴還須繫鈴人」,是人人會說的話,但如今上街港人之志與京意強烈對立,向來不當民情民意是一回事的林鄭如何調和這種深層次矛盾,大家走着瞧罷。對於市長的去留,作最樂觀且有建設性的推想,是在港局「暴力攬炒」不斷升級令經濟(遑論特區政府)癱瘓時,北京一聲令下,「特赦」林鄭,新人上台行無為新政,一切有商量,追求經濟利益的廣大市民舒一口氣,在他們的感召下,天天上街抗爭的年輕一輩應趁機稍息。香港恢復舊觀便有一線希望。

二、

港澳辦新聞發言人楊光昨午召開記招會,就當前香港局勢,圍繞着「止暴制亂、恢復秩序」的指導原則,提出三點意見,筆者把之精簡化如下。第一、法治之繩不可鬆、法治之網不可漏、法治之劍不可鈍;姑勿論內地與港對法治看法有別,就事論事,港澳辦要特區政府用「公正與威嚴」的手法、絕不手軟地「對付那些暴力犯罪的骨幹分子及其背後的策劃者、組織者、指揮者」。第二、把「和理非」與以暴力挑戰「一國兩制」底線的人分開處理,對前者以和平遊行集會表達訴求,港澳辦不置可否;但對後者則重複第一點的核心內容,即「依法嚴厲打擊」,以面對違法犯罪,「執法就是正義,護法就是公義」。第三、穩住亂局之後,港人應「聚焦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的根本問題」,為此「獻計獻策、共謀解決之道」;楊光同時指出這次風波折射出不少深層次矛盾,必須高度重視並採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而所謂「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楊氏認為主要為住房難、貧富差距大、向上流動難……。

楊光這番見解,相信「和理非」的港人大可認同,不過,沒想到的是,港澳辦日前隆重其事委任楊光就港事發言,但他提出的所謂「深層矛盾和問題」,均為老生常談且港人都知除非政制有變不然不易解決的老問題。事實上,這些「老問題」,政府無時無刻不在設法解決但終無寸進,皆因這些與資本主義制度並存共生的問題,只能紓解而不可能「解決」!

另一位港澳辦新聞發言人徐露穎在同一記招會上指出,這場持續近三月的「示威遊行和暴力衝擊活動」,根源在香港的國民教育「是否有一些值得檢討和反思的地方」,她的看法當然是應該檢討和反思的,因而她建議:「在恢復秩序之後,特區政府和全體港人,都要把這項任務(培養國家意識)作為一個重要工作……。」徐女士的話聽來好像大有道理,不過香港向有思想自由,內地那套或過度誇張或大話連篇的國民教育課本,在香港是無法令崇尚自由思想和自由意志的老師及學生信服的!換句話說,除非剝奪了港人的「選擇自由」,不然,內地的一套「洗腦工程」,在香港是沒市場的。有人會問,以中國國力之盛,褫奪港人的「選擇自由」,是反掌之事。這許是事實,但在當前的國際環境下,這樣做的代價是不止於玉石俱焚這麼簡單的!

三、

《立場新聞》和《眾新聞》昨天同步貼出網誌作者古勒馬題為〈胡總編的「太太利益觀」〉短文,評論港台名記者利君雅在視點31主持《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與香江才子陶傑的對談,作者受教之餘,畫龍點睛地指出,港青所以不顧後果、持續走上街頭抗爭,根源在守護「他們僅有的、在內地找不到的自由和權利」,而特區政府「現時打壓示威者的手段,正正就是把他們剩下的自由和權利一一剝奪,這也就是示威抗爭愈演愈烈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短短數言,足顯古勒馬對香港當前亂局的看法,比楊徐二君更有深度。

《選擇自由》是諾經獎得主、貨幣學派大宗師佛利民(與太太合撰)一九八○年出版的書名《Free to Choose A Personal Statement》,八十年代的識字分子莫不朗朗上口,事實上,有「選擇自由」是社會進步、經濟繁榮的基石,任何限制人民「選擇自由」的政策,可說是落後愚昧之源。岔開一筆,已故投資大家香植球(香氏對上市公司的認識比其主席更深,他是投資者絕非市井所說的投機者)施勳道巨廈落成時,請透過《信報》向佛利民索簡單的三隻字Free to Choose,後者爽快答應(佛利民伉儷合撰的回憶錄《兩個幸運的人》〔Two Lucky People : Memoirs〕詳述此事),香氏把之鐫於大理石,嵌進大廳橫樑;大廈十多年前易手,未知新主人保留此金句否?有「香大俠」綽號的香植球,經歷解放期初失去自由進而失去一切的慘痛經驗,讀本報多篇推介《選擇自由》的鴻文,二話不說便向佛氏索字。

香氏是「土生土長」的投資家,他對自由特別是市場和個人必須有「選擇自由」的珍惜與重視,是親身體驗的結論。今日北京決策者若想香港人心真正回歸,誠對「一國」、忠於「兩制」,便應給港人留有選擇空間!

‧抗爭如何了.三之二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