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7月12日

李道

三份報章避用「壽終正寢」之謎

7月9日,特首林鄭月娥公開說「《逃犯條例》草案壽終正寢」;政府新聞處亦以此為題發出新聞稿。繼「暫緩」、「停止」後,「壽終正寢」乃林鄭對《逃犯條例》的最新描述,相關4個大字便須高度重視處理。翌日,各大報章也以「壽終正寢」大字標題;弔詭的是,幾份「官方喉舌」報章居然沒把這4字做大,情況耐人尋味,也極具解讀空間。

三報同避四字

「壽終正寢」乃林鄭深思熟慮後刻意提出的,新聞處亦配合放大處理;可以說,那是當日林鄭所要傳遞的最重要訊息。同時,她亦逐一「回應」示威者的其餘訴求,包括重申沒有對6月12日的金鐘集會作出定性,又指檢控工作按法律及律政司決定,還透露監警會將爭取6個月內提交報告,甚至表示願意與學生代表公開對話。

不過,觀乎新聞處的做法,一切都不及「壽終正寢」的訊息重要,至少沒有把其餘放在新聞稿標題。其實,政府如何回應「撤回」訴求,才是示威者的最大關注,亦即林鄭的當務之急。然後,林鄭只在文字上發揮創意——即施展所謂「語言偽術」,在「撤回」之外另尋說法,「壽終正寢」堪稱是她扭盡六壬的力作。此所以,這4個字必須高高舉起,更不可能矮化處理。

然而,幾份親中媒體則選擇輕輕放下。《大公報》當日頭條標題是「特首願與學生公開對話」,「壽終正寢」僅出現在版面最底下的小配稿。《香港商報》的A1大題則為「共建對話平台 找尋香港出路」,「壽終正寢」只在內文看到,它的頭條副題則是累贅的「特首明言修例已徹底全面停止」,其刻意避用言簡意賅的「壽終正寢」,躍然紙上。

《文匯報》同樣在副題寫着「強調修例工作全面停止 望建開放對話平台」,也是明顯避用「壽終正寢」。更離奇的是,這篇報道只藏於A3內頁,相比A1強調示威者的暴力舉動、A2談針對警方的《反斗奇兵》二次創作;一般而言,兩者的時效性和重要性均難以言高,該報看待林鄭發言的態度實在可見一斑。反而近日備受針對的無綫新聞,則有突出「壽終正寢」4字。

本應作為「官方喉舌」的,反而沒把林鄭刻意強調的訊息傳遞,而是採取各種手法予以掩藏,到底原因何在?箇中答案,肯定錯在「官方喉舌」4字。大家且別誤會,因為這裏所指的「錯」,乃所謂「官方」未必是中環那個,而是在另一處的「官方」。相信毋須「畫公仔畫出腸」,市民已可心領神會,否則實在難以解釋,這幾家報紙能夠如此不約而同地,彷彿一起受到上帝指引般,如扯線木偶般齊齊隱去「壽終正寢」。

兩個「官方」的分歧

一個問題完了,卻衍生更大問題:這豈非反映了兩個「官方」出現意見分歧?的確,「壽終正寢」是林鄭費煞思量所得的回應策略,惟另一方則不以為然,認為不應把此「錯誤訊息」在港宣揚,又或透過3份報章的銷售網絡滲入內地;如果只是出於後者考慮,則情況尚好,就似早前數十萬以至百萬人遊行時,3份報章也沒怎麼刊登萬人空巷的宏觀照片。

不過,如果是一方不認同另一方的回應策略,問題則非同小可了,顯示雙方在管治理念和善後策略上出現矛盾,以至關係到「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實質內涵,究竟哪方才掌握治港的決策權。

當林鄭看到該3份報紙的處理,不知會否冷汗浹背?再次重申,基於林鄭日後施政必然舉步維艱,筆者認為她續任特首只會拖住香港後腳;若然有關方面真箇對林鄭施政有意見,則更無理由把她強行留住——這是站在務實角度而言。但理想而言,「一國兩制」雖要求特首向中央和香港雙負責,但日常治權到底還是掌握在特首手裏,容不得非本地的外力干預。難道她要說句「壽終正寢」,「官方喉舌」卻居然要聯手表態,予以抵制?甚至無視這4個字的基本新聞價值?

要解決香港困局,解鈴人肯定是特首而非其他。只不過,該崗位已不再適合由林鄭擔任。這是筆者對上述兩個「官方」的看法,雙方操作均已一定程度地「壽終正寢」。

李道  時事評論員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