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7月10日

社評 社評

教訓就在眼前 視乎特首願否採納

政府修訂《逃犯條例》爭議尚未平息,特首林鄭月娥昨日承認,矛盾、紛爭甚至憤怒皆由修例而起,她指出相關工作「完全失敗」,並且「壽終正寢」,又以英語宣稱The Bill is dead,希望社會平靜下來走出困局。

「壽終正寢」是最新講法,用字比起較早前的「暫緩等於撤回」更加斬釘截鐵,然而對於持續反對修例的示威者來說,官方換了個字眼似乎仍然難以令人滿意。例如多次發起大規模遊行的民間人權陣線,召集人岑子杰就表示不接受,他認為立法程序根本沒有「壽終正寢」,「揭勻香港法律都找不到呢四個字」,因此沒有意義。顯然地,《逃犯條例》修訂草案不正式撤回的話,未來依然有機會抗爭不休。岑子杰亦提到,政府迄今沒有回應訴求,包括停止拘捕和檢控示威者等等,質疑林鄭所謂與學生對話是陷阱。

經歷過六月至七月的連串示威遊行,涉及人數百多二百萬,當中幾次群眾活動抑且觸發流血的警民衝突,灣仔警察總部被圍及金鐘立法會被破壞,社會撕裂之嚴重程度前所未見,縱使林鄭主觀意願覺得「壽終正寢」是恰當而且說得很盡的字眼,恐怕還不足以帶來化解爭端的客觀效果,徒添玩弄「語言偽術」之譏,時間上也略嫌遲。

我們認為,既然「暫緩」的意思跟「撤回」一樣,「壽終正寢」又等於「撤回」,與其千言萬語殊途同歸,何不簡簡單單兼堂堂正正宣布撤回修例,好讓示威者釋除這個疙瘩?名不正則言不順,唯有切切實實撤回修例方可搭建對話溝通的互信基礎,持此意見者大有人在,其中之一是終審法院首任首席法官李國能,他在報章撰文關注事件,點出「暫緩」和「撤回」沒有分別,政府應撤回草案以助和解。

李國能作為司法機構的重量級人物,公開評論社會事態絕無僅有,但大概因為修例風波影響深遠,他破例盡抒己見。李國能在文章指出,政府毫無疑問犯下嚴重的政治判斷失誤,低估香港人對內地法律制度的不信任。他形容香港人透過和平有序遊行展現的投入感,令人印象深刻,而草案即使在立法會取得大多數議員支持,中央仍同意放棄草案,展現了明智務實。

對於修例風波導致的紛爭,李國能的看法是應該成立由法官領導的獨立調查委員會探明真相,效果比監警會調查較佳,因為獨立調查委員會有權傳召證人,聆訊亦是公開,不偏不倚的公正調查有機會還警方清白,即使對警方有所批評,也可透過行動防止重蹈覆轍。李國能不忘補充一點,獨立調查一般需時最少九個月,這段時間可讓社會緩和氣氛。至於示威者要求的特赦,李國能認為現階段不恰當,此舉不符法治,人人都受法律約束是基本原則。

林鄭說要謙卑,承諾汲取教訓,其實教訓就在眼前,視乎特首是否願意採納而已。李國能的意見跟不少輿論大同小異,只要憑良心講道理,相信得出的結論離不開上述種種,反正修例是完全失敗,那麼不拖泥帶水的撤回才是放下包袱向前看的正確步驟,隨之而來的修補社會撕裂則靠查明真相,讓該負責的人承擔責任。

林鄭希望與學生「無前設對話」,學生卻堅持政府須先滿足條件才答應會晤,是否意味着死結解不開?處世經驗告訴大家,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永遠是互動的,朋友吵架也不可能一朝一夕和好如初,若要官民對立情緒放鬆,特首有必要一次又一次不斷嘗試伸出橄欖枝,還要由衷展現誠意。

若問,誠意怎樣展現?那麼不妨再參考李國能的忠告,他說在《基本法》之下,特首對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區負責,但香港人感到林鄭過度側重前者,她必須為香港人更多發聲,並且彰顯人前。簡言之,特首站在香港人一邊就是誠意。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