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6月27日

社評 社評

銀行被迫「轉死性」 競爭壓力記首功

美國聯儲局今年下半年減息已成為市場共識,另一邊廂,行將卸任的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日前「出口術」,預告歐央行正考慮重新放寬貨幣政策,大有竭盡所能把歐羅區通脹推升至約百分之二的目標水平之意。

歐美央行齊齊放鴿,惟從美滙指數於聯儲局上周議息後失守九十六水平可見,市場更在意的是美國政策轉向。美滙若持續走弱,包括人民幣在內的新興市場貨幣貶值壓力得以紓緩,將可鬆一口氣,變相為新興經濟體透過減息刺激經濟創造條件。

當環球貨幣政策全面轉鬆之際,本港銀行資金面近期卻呈現緊張,與樓宇按揭掛鈎的一個月港元拆息(HIBOR)昨天徘徊於二點五三厘水平,離六月十三日的十一年高位二點六三厘不遠,而三個月拆息亦高企於二點四四厘。不但銀行同業拆放市場透現「水緊」,本港三大發鈔行滙豐、中銀及渣打過去數周相繼調高港元定期存款息率,掀起一場爭奪中長期港元資金的激戰。

不論是美息高於港息造就套利交易把港元滙價推向弱方兌換保證水平,迫使金融管理局出手干預;抑或是港美息差反過來出現倒掛,觸發市場恐慌性平掉港元沽盤,每當利率市場波動衝擊銀行體系流動性,投資者往往都會捕風捉影,第一時間聯想到資金外流。然而,港滙近日進一步遠離七點八五弱方兌換保證水平,足證銀行囤積港元資金以應付諸般市場風險,可信性遠高於香港政治氣候惡化引發資金流走。

本港銀行因應政經環境不明朗未雨綢繆、半年結牽動資金需求,以至阿里巴巴及百威啤酒分拆亞洲業務招股上市預料凍結海量資金,對市場流動性造成的干擾相信都是短暫的,待影響消退,港元拆息可望回復正常。可是,換個角度看,季節性因素和大型IPO活動過後,本地資金緊張局面倘若仍不見紓緩,甚至跟環球寬鬆大勢背道而馳,那便意味港元利率環境出現結構性改變,聯滙制度縱穩如泰山,影響也不容低估。

大型銀行存款基礎雄厚,單純的資金面短暫抽緊,不足以解釋滙豐、中銀、渣打等龍頭大行何以於短時間內你追我逐,爭相以高息搶奪中長期港元資金。若非市場環境醞釀巨變,以大型銀行的一貫作風,既不會如此善待存戶,更不可能自動自覺全面取消綜合理財及一般賬戶服務費(滙豐、中銀、渣打、恒生、東亞八月起執行)。傳統大行「轉死性」,固然因為港元利率環境是否有變要到季節性因素消散後方見真章,更重要的是銀行面臨低成本經營者的正面競爭,不得不及早部署,嚴陣迎抗虛擬銀行及科技巨頭來勢洶洶的挑戰。

銀行號稱百業之母,作為世界各地經濟的主要融資渠道,這個古老行業如假包換大到不能倒,政府既是銀行的監管者,也是行業的保護者。這就足以說明為何這些年來遭科技顛覆的產業不計其數,銀行運作模式依然十年如一日,小變當然有,傷筋動骨的大變則不知從何說起。若非金管局規定剛獲發牌的八間虛擬銀行,未來提供的存款服務不可向客戶開徵最低結餘收費,對傳統銀行造成無形壓力,存戶恐怕也沒有機會為銀行撤銷相關費用而喜出望外。舉一反三,市場競爭愈全面,慣於逆來順受的銀行客戶擺脫「金融欺壓」(financial repression)的空間便愈大。

自二○○八年爆發環球金融海嘯以來,各地央行無不以刺激經濟為名奉行近乎零息的低利率政策,樓市、股市得益不淺,惟無力轉攻資產市場的小存戶長期成為超寬鬆政策不折不扣的受害者。諷刺的是,改變這個局面的並非聯儲局過去三年半合共九次加息,而是業務模式存在無限可能、三句中兩句不離「客戶體驗」的虛擬銀行。姑勿論美國會否一如預期於下半年減息,也不管港元資金緊張狀況維持多久,由新的經營環境觸發的範式轉移,才是銀行業面臨的最大變數。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