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6月19日

林行止 林行止專欄

不情不願她道歉! 管治失效她會改?

一、

近日幾場由「民陣」主催的和平示威,參與人數有多達二百萬之眾、佔香港人口七百五十萬的百分之二十五,比例之大,用上「驚世」二字形容,絕不為過。說來有點不可思議,如今「非我族類」的識字分子,通過環球冷熱媒體鋪天蓋地的報道,莫不知道liǎng bǎi wàn是什麼一回事──七百多萬人口的城市有二百萬人「上街」,香港已名留「世界示威史」!據總部設於美國加州的中英雙語網誌《中國數字時代》(China Digital Times)昨天按「百分之二十五人口上街」的比例推算,此事若發生在內地,等於示威人數三億八千萬、在美國為八千八百萬、在英國為一千八百萬、在加拿大為一千萬……。

「民陣」召集市民「上街」,「初心」只為反對《逃犯條例》的修訂(下稱《修例》),目標清晰、明確、單一,可是,流露出父母官心態的林鄭市長,從開始推動《修例》便毋視民情、漠視民意,沒把中港法統之別與牽一「法」而動兩地法制的嚴重後果放在心上,她對社會上的不同意見與質疑,一聲「全屬廢話」便當為垃圾,其盲人可見的囂張跋扈,令她對過去長期支持香港別樹一「制」的外國政府、外商和外媒亦不屑一顧,不就《修例》徵詢他們的意見或進行游說、解釋,以為在填補法律漏洞的前提下,便可橫行「不法」,置民意和專家意見若罔聞。

林鄭市長目空一切的強推政事,不僅使港人對她本身及其管治班子的反感白熱化,關心港事的外國政府、政客、民間組織和傳媒,亦紛紛發出反對聲明;面對這種洶湧的反對聲浪,林鄭市長仍為無愧於一己的「初心」而自得,忘卻她的責守是為全體港人謀福祉。尤有甚者,是中央對這位目中無「民」,與市民的意願背馳的地方長官,不但未有及時勸止,反而裏裏外外給予一面倒的關照和撐持,對於她一手促成的亂象,竟諉過外人的發聲和干預。如此不問是非顛倒黑白的做法,看在港人眼裏,那還不是中央及其駐港大員根本對港人港事毫不關情且毫不負責?!

二、

林鄭因為在權位上存有受到中央「縱寵施為」的空隙,沒有及時和恰當的制約,再加上她本人的性格缺憾,通過其不能自已的眼神和肢體語言,充分顯露於人前,遂激發起港人在不足十天內出現兩次超逾百萬人「上街」和平示威的震撼性紀錄!不過,林鄭市長挑起的這場《修例》爭議,其實是特區政府成立以來的深層次矛盾淤積為危機處處的一個爆發點。回歸以來,本港先後有四位獲中央提攜、恩准和祝福的行政長官,平情而論,在所屬行業專業中,他們雖非最佳之選,卻均屬精英尖子;但是挑起管治擔子,卻舉步維艱,雖然他們竭力以赴,卻仍予人以難膺重寄、苦不堪言的印象,可知挑選地方首長的操控權,落在中央政府肩上的安排有加以檢討修繕之必要。

香港政務一塌糊塗,顯然不是香港缺乏有能的良材,而是中央欽點行政長官人選的質素和過程的準繩,並無公開、不讓公眾理解且沒有預留諮議以「吸納」民意的空間,因此京意所屬的四位地方首長,在上任後的表現都難如人意。事實上,不少港人原本有所期待、由一人一票產生的行政長官和立法會議員(所謂「民主建政」建基於此),又飽受拖延和「落閘」,遲遲未能實現。放眼只見為國家執行地方管治的代理人,與本來是反映香港民意的一輪又一輪的代議士,他們在運用被賦予的公共權力時,多生偏頗、遠離群眾;這些披上「愛國」羊皮、維護官僚系統失衡運作而無心於整理「香港當自愛」的一身衣冠,令香港的經濟動力、生活質素,漸漸墮後且前景並不明朗。這趟港人、尤其是比較年輕的一群,幾乎空群而出,投身「反送中」抗爭行列,不是情緒衝動,而是他們的政治權利,長期受到擁有京賜政治特權者的壓抑,形成的病灶終於在林鄭市長睥睨港人的目光下大爆發!京港兩地會否趁機反省,正視並嘗試紓解這個害苦香港官民的死結?而解此「死結」,正如昨天本欄的提示,是希望中央能準確貫徹《基本法》賦予港人的政治權利,落實在本港的「真普選」!

「真」字的詮釋,有許多不同層次的解說,可以「玄之又玄」,至於所謂「普選」,則要避免被人當作全民普選(Universal Suffrage),這裏所說,是並不複雜的直選投票;為此,筆者認為「真普選」的訴求,以「誠實的選舉」作為邁向「真普選」的第一步,即行政長官、立法會及區議會的議員選舉,應該能夠反映選民的意願而不受關連組織的擺布和扯線!當然,示威遊行尚且對內地民情有壞影響,「普選」的不良效果更甚,因此,有人認為,此議不易甚且不會為北京所接受;不過,香港有「普選」,肯定對保持《香港關係法》有正面作用,而正在醞釀立法、殺傷力極強的《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便可能胎死腹中。那對保持香港現狀,讓包括內地在內的利益團體「善用」香港,當有積極意義。

三、

過去數天內地網上時評,談論香港的和平示威,幾乎一律用上「中國香港正發生一場性質十分嚴重的暴動,凶惡的暴徒以各種銳器攻擊維持秩序的警察和特別行政區總部,造成……。」如此無中生有,與絕大多數港人稱讚「民陣」召集的和平示威是那麼和平動人,真是大相逕庭;和筆者認為「民陣」應為此獲頒諾和獎的看法,當然更有天壤之別。那些內地時評還沒有漏去境外政治勢力廣泛參與並支持的那一筆,指「港內一些不懷好意的生事者與外國人裏應外合,目的是借修例向中國發動政治和輿論攻擊……。」經過英殖歲月,香港一向華洋雜處,華裔與外國人因公務私事的周旋和交往,真是「閒過立秋」,那是人所共知共見的社交常態。香港人因為香港是國際城市,所以必定有人與各國政府和國際團體保持恒常往來,《修例》事關重大,對外國政商,亦不無影響,港人無論是盡責任知會或是找人「幫拖」,勸止林鄭市長,都會毫無猶豫,因為港人感到那是光明正大的協作關係,說他們與外國勢力勾結,那對不少港人來說,真是啼笑皆非。不過,對於國內只有局部開放的資訊,港人又怎能怪責內地那些時評作者「唔識世界、唔識香港」?!

飽受各方指責和群眾壓力,林鄭市長昨午四時,透過傳媒採訪,公開向全港市民正式道歉;她的態度是否「真誠」,港人是否「收貨」,暫且勿論,現在大家應留意她將如何理順民怨,令特區政府擺脫偏聽、偏幫建制派而失公失正的困頓,以此贏回民心令香港走回正軌!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