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6月17日

社評 社評

徹查警民衝突 撫平社會傷痛

修訂《逃犯條例》擾攘幾個月,觸發社會動盪,既有六月九日大型示威,亦有六月十二日警民衝突,特首林鄭月娥終於在六月十五日宣布暫緩推動修例工作,以免進一步造成流血事件。由於反對修例人士認為「暫緩不等於撤回」及「學生不是暴徒」,加上不幸地前天有一名在金鐘太古廣場平台懸掛抗議橫額反對修例的男子從高處墮下死亡,昨日再有大量市民上街遊行,主辦單位民陣估計人數接近二百萬。

按照林鄭在六月十五日的講法,修例的初心是處理台灣殺人案和堵塞法律漏洞,問題在於已盡最大努力,仍然溝通不足,社會上有很多市民擔心、疑慮、不理解和猜忌,及後爆發衝突導致多人受傷,感到十分難過及遺憾。上周六宣布暫緩修例而不是撤回,因為林鄭堅持初心不變,若然撤回將令社會誤解條例根本沒有立足之地。

綜觀事態發展至今,林鄭自己的初心昧於人心,莫說掌握不了示威者為何反對修例的理據,又沒有仔細研究大律師公會及律師會的意見,連中央和建制派也受累於「溝通不足」之弊。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日前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專訪之時明確指出,中央政府從未指示香港修例,但全力支持。至於建制派,當然全力支持,然而林鄭宣布暫緩修例之後,有人埋怨「被出賣」,恐怕要付上選舉失利的代價。透過種種跡象不難推斷,修訂《逃犯條例》由始至終只是林鄭月娥獨斷獨行,跟她競選特首之時的承諾「同行」與「聆聽」背道而馳。

有時候,好心也會做壞事,初心不管是否出於善良動機,若然推行不得其法的話,還是有可能弄巧反拙。修例風波演變成警民衝突之後,情況急速惡化,林鄭維護警方施放催淚彈和橡膠子彈對付示威者,聲稱警員執法是「天公地義」,強硬立場抵消了暫緩修例的橄欖枝效應,於是六月十六日的另一場大型示威人數反而再創史無前例的紀錄,黑衣浩瀚。

鑑於形勢嚴峻,香港事務又招惹外國勢力干預,港澳辦、中聯辦、外交部和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罕見地齊齊發聲明力撐特首,對她的決定表示支持、尊重和理解。儘管如此,連續兩星期遊行人數愈來愈多造成沉重壓力,林鄭不得不發聲明道歉,並且承諾會以最有誠意、最謙卑的態度接受批評,加以改進,為廣大市民服務。

官方聲明還說道:「考慮到社會有強烈不同的意見,政府已停止立法會大會對修訂《逃犯條例》的工作,希望藉此可讓社會盡快回復平靜和避免任何人受到傷害。政府重申並無重啟程序的時間表。」依照字面解讀,沒有重啟時間表云云,即是暗示修例將會不了了之。

假如特首獨斷獨行的推論得以成立,那麼林鄭道歉是最起碼應做之事。經過幾個月折騰,不但香港社會受到傷害,連帶中央政府彷彿「躺着也中槍」,不斷受到國際輿論質疑逾越「一國兩制」的界線,特首放下身段自承己責才是釜底抽薪之道,防止事態愈弄愈糟。

林鄭道歉能否平息市民怒氣?我們認為,既然民眾其中一個不滿是警方把示威定性為暴動,那麼政府不妨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為六月十二日發生的警民衝突事件查個清楚明白,對於違法行為全部交給法庭審理。五年前的佔中運動告訴大家,香港的司法系統有能力判別是非曲直,示威者襲警也好,警方濫用武力也罷,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政府希望社會盡快回復平靜和避免任何人受到傷害,身為熱愛香港的市民,誰不擁有共同的希望?修例風波理論上算是告一段落,林鄭如果確是以最有誠意、最謙卑的態度接受批評,並且願意改進為廣大市民服務,徹查警方與示威者衝突的始末,公平公正依法處理,應是撫平社會傷痛的不二法門。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