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6月10日

龍子維

香港何時才可共享步行城市之夢?

要香港成為「易行城市」,原則上似乎沒有人會反對——誰會希望自己的城市寸步難行?但觀察近日輿論對中環及深水埗兩個行人規劃方案的反應,身體就遠比嘴巴誠實,要是不看標題,只看內容,還以為討論的是什麼惹人討厭的議題。

扭轉現時規劃的「重車輕人」

倡議「以人為本」城市規劃多年,政府方案縱然仍有不足,但不失為一個可扭轉現時城市規劃「重車輕人」的轉捩點。我認為大眾不可輕易錯失計劃,畢竟上一次設立行人專區的建議,已經要數到多年前因重建而變成全日行人專用區的利東街。

以下3點,希望市民可重新考慮如何補足政府的建議。今日先談深水埗區。

一、應該以健康街道的概念統合行人規劃

「易行」概念不易說得清楚,因現時討論欠缺一個統一而可量化的框架,政府推行行人專區時,亦似乎沒有明確而容易被理解的政策指標。於是,「易行」往往容易被矮化為行人路的寬度,再進一步演變成單純的人車爭路,未見其利,便先製造對立。

去年在深水埗舉辦的「行多步實驗室The Healthy Street Lab」【圖】,便打正旗號以「健康街道」的概念走入社區。這套在英國倫敦已經日漸成熟的交通規劃方案,有一套完整的評分準則,協助專業的城市及交通規劃師,評估街道的「健康程度」。小至興建一排單車泊車架,大至設立涵蓋整個倫敦的超低排放區,都可以量化措施或政策所帶來的健康效益。這個實驗室的成員包括運輸署工程師、規劃師、區議會、深水埗街坊、社工和非牟利組織,在短短4個月的時間,發掘出深水埗街道可以着手改善的地方,有不少都成為今次政府規劃方案中會着力改善的部分。當中為大眾忽略的,就包括了以東沙島街為中心的深水埗學校區,如何轉化為有趣好玩的街道,令學生和家長能夠更有機地體驗創新的社會設計。

這些創新的社會設計,都對應着一個步行城市應該要逐步建立的社區元素:包括清新空氣、吸引行人逗留的有趣元素、蔭涼安全的感覺等。要建立這些社區元素,不可能單靠政府部門由上而下進動,社區必要主動參與。

倫敦就由「市長空氣質素基金」(Mayor's Air Quality Fund)撥款2000萬鎊推動「低排放社區」(low emission neighbourhood),讓社區機構(例如學校)申請,推動真正以社區為本的行人規劃措施,例如社區無車日、校園屋頂綠化及推廣電動自行車等。

沒有一套統合行人規劃的整全理念,缺乏推動社區參與的基礎建設和政策,落實規劃方案時自然事倍功半。

二、須全面搜集、整理及呈現社區資料

政府在推動措施時,往往假定居住在社區的街坊,最了解社區的實質情況。不過,除非政府在推行措施的同時,進行大規模的量化及質性研究調查,否則不可能視簡單收集到的意見(甚至是社區代理人的意見)為社群內的唯一見解。如果政府因為收集到的意見與自己不同而放棄溝通,街坊的意見很容易就單一可見的議題聚焦,無法用另一個角度考察自己所住的地方,政府就會白白浪費了一次轉化社群和深化議題的機會。

例如,政府步行規劃方案完全沒有提及有關空氣污染和學童健康的視角,只提及行人專區和限速區,自然會令人討論車速快慢和擠塞問題,對於深入認識社區的多元需要並無太大幫助。

去年的「行多步實驗室The Healthy Street Lab」,我便曾經考察過區內幼稚園學生和家長的放學路線,看看他們的需要,是否就只有車速和擠塞問題。透過多次在放學時段的目測和訪問,發現有不少家長和小朋友會由德貞幼稚園步行至北河街街市買餸然後回家,當中便會經過數條高污染多車的危險街道,例如被運輸署列為行人黑點的欽州街長沙灣道交界。

根據我們當時監測儀器收集到的空氣質素數據,好幾條街道的15分鐘平均二氧化氮濃度都超過100微克/立方米,有個別街口更超過200微克/立方米,超出香港空氣質素指標的安全水平。

假如我以上的觀察可以更有系統地考證,透過更全面的資料收集了解學校學童的步行需要,然後在地圖上標示有代表性的步行路線,這樣已經足夠有效呈現既有步行規劃的盲點,然後署方就可以根據社區的實際情況,建議安全健康的步行路線;或者擴展現時在啟德已經使用的智能街燈,實時量度區內交通污染黑點,提醒市民在交通高峰時段轉行替代路線。

三、在公眾參與活動前,先行試驗爭議性較小的建議

方案中有些措施明顯地爭議性較小,但卻未必容易令人明白落實指施的實際效果。例如,政府在規劃文件抽空地講「行人過路平台」或「改善車輛出入口的行人道斜台設計」,沒有圖象及實際施行地點的配合,一般人(尤其是不屬本區居民)根本沒有可能把措施成效想像出來,也在談不上可以「支持」這些措施,即使是潛在受惠的社群(例如長者),也注定只能成為「沉默的大多數」。

比較好的做法是,政府應該在這些建議預計實行的地點,先實地進行短時期的試驗。例如,政府可以透過地區組織邀請長者及傷健人士,先行試驗毋須「走上走落」的地台設計;亦可以考慮與學校進行一日社區設計體驗的活動,甚至進行有限度的交通改劃。透過這些先行計劃,政府可了解社區人士的實際反應,令相關措施可獲得更充分的回饋,以改善計劃中未能充分回應社區的元素。

龍子維  健康空氣行動高級社區關係經理、影子長策會成員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