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6月3日

陳雅妍 建築思話

智慧燈柱

去年的《施政報告》,建議把香港打造成創新科技之都,促進經濟發展、提升城市競爭力及市民生活質素,把握大灣區建設機遇,把香港建設成國際創科中心。

為了推動智慧城市發展,創新及科技局推出《香港智慧城市藍圖》,基礎建設包括增加免費Wi-Fi熱點;更換數碼個人身份證;在中環及金鐘、銅鑼灣及灣仔、尖沙咀、觀塘及啟德,推行智慧燈柱計劃,裝設約400支智慧燈柱。

智慧燈柱中間安放了運輸及環保的感應器,下層則可以放置電腦,集定位、收集城市數據的功能,並作為Wi-Fi及將來5G基站於一身。

兩項裝置 功效不彰

智慧燈柱的覆蓋面非常廣,能夠搜集實時生活及城市數據。收集車輛速度、行駛方向、行車線等,再上傳雲端分析。有助調節交通燈號,讓車輛先駛過,或是行人先橫過馬路。感應器亦同時收集空氣質量、氣溫、氣壓、濕度等數據。掌握路面的空氣質素,市民可更方便計劃路程。

其實,智慧燈柱並非政府推出的單一智慧型交通系統設施,之前便推出一個「延長閃綠燈」及「視像行人偵測器」計劃。

「延長閃綠燈」裝置,可讓長者及殘疾人士利用個人八達通拍卡,延長綠燈閃燈時間3至4秒。不過,計劃沒有得到廣大市民接納,因為長者須於行人過路設施前,首先取出八達通卡、拍完卡、再收起,反而造成不便。

另一裝置為「視像行人偵測器」,設於行人過路斑馬線前,市民只要站在黃格之內,當鏡頭感應到人流便會加快轉綠燈,毋須按下行人過路按鍵的黃盒。可惜系統設計上有盲點,市民站在黃色框內,有時亦未能轉綠燈。

上述兩項智慧裝置概念均為利民設施,但計劃經過一段時間測試後,實際疏導交通的功效存疑。「延長閃綠燈」及「視像行人偵測器」裝置開支約580萬元,市民批評造價高昂,成效不大,浪費公帑。寧可劃一延長綠燈時間,才真正幫助到有需要人士。運輸署承諾將會蒐集市民意見作出檢討,亦會在測試路口進行詳細人流及車流調查,作日後廣泛應用的評估。

是次智慧燈柱計劃,沒有融合過往政府推出智慧交通計劃一併推出,而且投資成本比過往更龐大。或許智慧燈柱定位並非單純的交通系統設施,而是為了更大的智慧城市藍圖。

智慧燈柱除了取得實時數據外,亦可利用數據作中長期城市規劃。其他地區例如美國、新加坡等地,也是藉此構建智慧城市的。

例如新加坡,政府並構想未來發展成一個物聯網,透過遍布整個城市約10萬支智慧燈柱,安裝上監視鏡頭:河水上漲、交通實時狀況等,當局都一目了然。

2013年小印度的騷亂,向來以治安良好的新加坡,當年卻有醉酒暴徒向警員投擲石頭、縱火燒車,但當時政府只有很少監視鏡頭,所以要靠民眾在社交媒體的相片來分析大局。

監控系統 減少罪案

其實,政府不同部門,甚至民間都有監控系統,但各自為政。設立智慧燈柱統一系統,當有亂事發生時,政府便可迅速應變。

洛杉磯於2016年把路燈從高壓鈉燈更換成智能化燈具。透過聲學及環境噪音感測器,可探測車輛碰撞的聲音,即時通報警方、消防,大大縮短車禍應變時間。燈柱更裝配了槍聲辨識器,可精準定位槍擊案發生地點,通知警方盡快趕到案發現場。同時對犯罪分子起阻嚇作用,有助降低犯罪率。

然而,香港設立智慧燈柱有什麼中長遠計劃?市民擔心私隱會否受損,搜集得來的數據將如何處置,市民會否活在監視之下?或是參照芝加哥的例子,街燈感測器只偵測行人手機訊號,但不紀錄手機的地址,無法識別路人的身份,確保個人私隱。網絡安全亦是令人憂慮的一環,政府在推出智慧燈柱計劃前,並無詳細說明以上種種。

陳雅妍  香港建築師學會會員

文章只代表個人意見,不代表香港建築師學會立場。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