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4月15日

社評 社評

廁所革命必須持之以恒

廁所雖然是人類必不可少的基本設施,但如廁問題仍然困擾着全球數以億計的男女老幼。以印度為例,該國直至二○一六年仍然有一半人口以上的家庭不設廁所,生理需要得靠戶外解決,男子隨街便溺,婦女則趁晚上四野無人才敢去除己之所急。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上台後,推出「清潔印度」計劃,打算耗資一百五十億美元,補貼民眾在家中增設廁所,或由政府部門興建公廁,希望五年內打造廁所逾億個,可惜進度未如理想。

印度人擁有這樣獨特的「廁所文化」,很大程度是宗教傳統和種姓制度所致,他們認為在家中興建廁所既不潔又不祥,對供奉的神明實屬褻瀆,而污穢的排泄物只有「賤民」才可接觸,所以普遍的觀念是寧願戶外方便。可想而知,露天野放的排泄物必然造成非常嚴重的衞生挑戰,聯合國統計,印度每年近二十萬名兒童因腹瀉死亡。

印度國情在香港人眼中也許匪夷所思,然而本地的「廁所文化」不見得足以自豪,尤其是公廁,硬件是存在的,軟件安排卻不到位,臭名遠播。病菌無國界,香港公廁繼續亂七八糟的話,同樣是不容小覷的衞生挑戰。

天主教勞工事務委員會(勞委會)訪問來自五十個食環署公廁共八十八名外判清潔工,逾七成受訪者表示,承辦商沒有安排合適的用膳地點,部分人被迫在值勤室用膳,但值勤室空間狹小,堆滿雜物,而且沒有雪櫃和微波爐,其中十七間值勤室甚至沒有風扇或抽氣扇。

勞委會政策研究幹事羅佩珊批評,政府及承辦商的做法不人道。對於政府準備撥款翻新公廁,勞委會建議同步改善清潔工人的工作環境,加建或調配值勤室,裝設通風及照明設施等等。

所謂翻新公廁,源於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二月發表的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宣告撥款六億元,未來五年分階段翻新二百四十個公廁,佔全港公廁總數約三分一。食環署署長劉利群日前在立法會財委會特別會議上承諾,翻新公廁希望做到四大目標,即乾爽、無臭、無污漬和盡快修復損毀,亦為公廁配置新科技,包括三合一的洗手、梘液和乾手機,將臭氧注入沖廁水殺菌和減臭,及引入「氧聚解空氣處理技術」,把空氣中臭味粒子分解為無害的水和二氧化碳。此外,劉利群應允為清潔工改善值勤室,提供合理的休息空間。

香港自詡為富裕的先進社會,可是一談到公廁,難免讓人頓生厭惡之感,孰令致之?清潔工受到不人道待遇,沒有合適的用膳地點意味着隨時「廁內開飯」,其實已反映了癥結所在。政府由始至終不重視「廁所文化」,任其自生自滅,即使隔一段時間肯花錢做一點門面工夫,但欠缺長期的嚴格管理,經翻新而改頭換面過後,還是恐怕治標不治本。

港式公廁的特色是又臭又濕,有人認為,用家欠缺公德心亦是問題所在。無可否認,港人的如廁習慣尚有極大的改善空間,不過假如公廁本身能夠做到清潔乾淨,欠缺公德心的情況有機會停止惡化。且看男廁的尿兜,公德心必須建基於「站得近」和「射得準」,然而人性總是怕污糟,當用家見到眼前的廁具滿布穢漬,自然反應是站得遠,結果就是射不準,於是穢漬愈來愈多,惡性循環沒完沒了。至於有人把坐廁當蹲廁,不排除亦是避免接觸污穢的心理作祟。

政府撥款六億元翻新二百四十個公廁固然值得歡迎,我們要指出的是,香港需要持之以恒的「廁所革命」,首先從善待清潔工開始,為他們提供人道的工作環境,配合夙夜匪懈的嚴格管理,只要公廁不是又臭又濕,配合宣傳教育,用家的公德心可望提高。

民生無小事,公廁搞衞生杜絕病菌肆虐,好讓無論進內辦大事小事的市民都安心舒暢,也可改進遊客心目中對香港的形象,其實是政府不能再掉以輕心的大事。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