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4月10日

黃永 政治誅心學

全球媒體新焦點:龜傳媒

一位前道瓊斯傳媒集團的總裁、一位英國廣播公司(BBC)的前新聞總監、一位曾駐英國的美國大使……這樣的一個三人組合去創辦新媒體……有無得搞?

這個讓世界各地不少傳媒人關注的新平台,還改了一個既爆又帶點自嘲成分的名字:龜傳媒(Tortoise Media),並強調其背後有個強烈的新聞理念——慢新聞學。

所謂slow journalism,其核心宗旨是「知識凌駕速度」,目標是抗衡「新聞如同噪音」,以及「資訊爆棚、內容過剩」兩大社會現象。能否達到這個目標的關鍵有二:其一,在內容方面,選材和文章長度要拿捏得極為精準;其二,發出內容的頻密程度——龜傳媒表明只會涉獵5種內容:金融、科技、天然資源、身份認同、養身長壽,而且每天只會就這五大範籌發出一篇文章,絕不像其他新聞平台般每分鐘不停更新。另外除了這5篇文章,暫時的計劃還有每日一幅新聞照片和一段短動畫。

很明顯,龜傳媒的做法是針對頂級行政人員和政治領袖,讓他們在短時間內就對國際大事一目了然之餘,也同時知曉必須掌握的細節和數據,極考功力。當然,龜傳媒的目標受眾群不會如斯狹窄,否則也不可能成為國際焦點。

享受錯過新聞的喜悅

此刻雷聲大作,除了因為3位創業者赫赫有名,也由於剛公布的《路透社數碼新聞研究報告》(Reuters Institute Digital News Report)指出,過去這段日子席捲全球的FOMO現象,將會引申出反其道而行並大有市場的JOMO現象。

FOMO是Fear of Missing Out,而JOMO則是Joy of Missing Out(抱歉你或許會覺得這篇文章有太多英文簡稱)——前者,是自社交網絡大熱以來,那種「你睇咗未」或「乜你唔知咩」的怕蝕底心態,香港人應該尤其明白;後者,源自接收資訊和新聞疲勞以至逃避新聞(news avoidance),到後來發現原來自己從沒跟進一些無聊資訊,又或是未曾因為「跟車太貼」便妄下判斷,過後反會因為「錯過了」而感到快樂。

慢新聞學的理念,正是認為我們有需要排除雜音並戒掉跟風:只要每天能夠「把新聞讀得完並消化」,便會逐漸產生愉快的感覺。這套想法,跟許多科技硬件製造商過去一年大力宣傳的數碼健康(digital wellness)理念,不謀而合,所以才會一下子集資,便似乎足以引發出一種潮流。

話說回來,可不要把龜傳媒看成是慢新聞學的先行者。實情是早在6年之前,此新風率先由丹麥帶頭,其後芬蘭、荷蘭、瑞士、德國、意大利等國,亦相計有營運得甚為成功的「慢新聞平台」出現。由於這些非英語傳媒均為收費新聞平台,它們長期訂戶的迅速增長,自然引來英語傳媒的青睞。

未知亞洲地區的受眾,何時才會放下緊張,開始享受「錯過了新聞的喜悅」?閣下又可否抵受得到被人問「你睇咗未」的挑戰?新聞傳媒的這場龜兔賽跑,誰可笑到最後?是質素?還是速度?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