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3月5日

張量童

海港聯盟有利香港與世界的競爭

面對來自新加坡、釜山、上海等港口的激烈競爭,香港貨櫃碼頭的前景一直令人憂慮。2018年香港貨櫃吞吐量已跌至全球第七位,被廣州和釜山「爬頭」。

香港貨櫃碼頭營運商過去多年已不斷求變,九號貨櫃碼頭(北)開展遙距操作系統即是一例。然而,業界一直缺乏政府支援,由後勤用地、業內培訓,以至便捷營商環境,都是乏善足陳,例如遲遲沒有正視業界就放寬青馬大橋通航高度限制的要求,也無視業界反對在大鵬灣增設領港服務而造成的領港雙重徵費,貨船離開葵青港而下一站是深圳鹽田港的話,貨船進入大鵬灣須再次繳付領港費。

2005年香港首次失去「世界最繁忙港口」寶座,接着每隔一段時間又聽到地位不保的消息。去年,吞吐量跌穿2000萬個標準貨櫃箱,成為區內唯一錄得負增長的地方。其實,這與周邊貨櫃碼頭激烈競爭有密切關係,例如新加坡準備將其港口處理能力於2040年提升至6500萬個標準貨櫃箱;廣州南沙港銳意發展成國際航運樞紐,且對船公司提供補貼;香港唯一仍然可與之匹比的,就只有迅速、具彈性和高效率的港口服務,令從海外遠道而來靠泊的船隻,可以盡享香港碼頭的便捷服務。

近年,航運聯盟改組,並偏向選用巨型貨櫃船,以及減少靠泊的港口數目,對香港港口帶來更大壓力。過往,香港葵青貨櫃碼頭由各個營運商獨立營運,各自擁有泊位,其實不利於進一步提升效率。這次4個營運商提議共同成立香港海港聯盟,提出一個「設施共享」的模式,希望共同營運23個船舶泊位,這正是順應大勢所趨,更意味碼頭可以更有效地使用空間,高效作業。

長遠來講,碼頭營運商加強合作可以讓香港港口轉變成一個綠色和智慧的港口。早前航運業界的專業媒體Port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撰文,分析海港聯盟可否令香港港口業重生,文章認為,海港聯盟計劃成立後,可集中資源,積極進行科技化,加速港口自動化設備和引入物聯網解決方案。

世界的大趨勢是,更看重一個港口的服務效率、質素、對環境的長遠影響。貨櫃碼頭營運商或一個國家的不同貨櫃港以聯盟方式營運,已非新鮮事,先有日本,繼而是北美洲,國內的寧波舟山港亦於2015年成功整合,一躍而成中國三大港口之一。在商業社會急速發展的年代,以靜制動並非上策。能否更好地承繼以往優勢,並在有限的條件下,以新思維、新概念實現貨櫃碼頭的飛躍創新,將是香港港口未來的關鍵一環,不容有失。

張量童_大舜基金智囊團成員、城市設計師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