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3月1日

盧安迪 自由的國度

從一場中美關係講座談起

哈佛大學經濟學家薩默斯教授(Lawrence H. Summers)近期訪問史丹福大學,上周更進行了一場題為「美中關係的前景」的講座。薩默斯教授除了學術地位首屈一指,也曾任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美國財政部長、哈佛大學校長、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等要職,而且講座還由寫下《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之人》(The End of History and the Last Man)的著名政治學家福山教授(Francis Fukuyama)主持,所以我跟很多聽眾一樣,興奮地參加了這次講座。

經濟反華 得不償失

薩默斯教授開首便指出,對中國的態度轉趨敵對,是美國政界的普遍共識。由於現在是共和黨執政,這個傾向在他們身上表現得較明顯,但他預料2020年總統選舉的民主黨參選人只會抨擊特朗普的對華態度不夠強硬,而非過於強硬。事實上,民主黨的強硬對華態度由來已久;10年前,最大力主張因人權問題杯葛北京奧運的政治家,就是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

薩默斯教授接着觀察道,美國政界對中國的敵對態度是在近兩三年突然激化的,而這一轉折的烈度是跟環境的轉變不成比例的。本世紀初,美國對中東的態度和政策有很大轉變,但那是由震撼的911襲擊觸發的。相反,中美之間在過去數年沒有發生什麼特別戲劇性的事件;中國當然有很多可以令美國不滿的地方,但這些情況在過去多年都已存在。

美國對中國採取的經濟行動,無論在政治和選舉策略上是否明智,薩默斯教授對其經濟效果都有很大保留。首先,通過貿易壁壘來嘗試縮減對特定國家的貿易逆差,在經濟學上是無甚意義;這點在去年拙作〈特朗普貿易觀念的謬誤〉和過去無數經濟學者的著作中都已反覆論述。

但即使一些其他性質的動作,例如保障美國企業在中國的知識產權,薩默斯教授也有很大保留。他認為這些事情即使有成果,對一般美國人的生活水平不會帶來太大提高;從美國的角度而言,把有限而寶貴的政治資本花在其他領域(例如在地緣政治上向中國施壓)或會更明智,雖然薩默斯教授也坦承他對其他領域的收益沒有太精確的估計。

薩默斯教授對美國對華經濟行動的另一憂慮是,鑑於中國在過去幾十年有非常高速的經濟增長,而隨着基建和其他方面的逐步飽和,未來的增長應會放緩,屆時美國或會成為代罪羔羊,承受比其行動的實際效果更嚴重(而且比現在更強烈)的指摘。特別是因為中國政制缺乏民主基礎;統治者一旦不能再憑經濟表現、生活水平的進步來支撐其合法性,便大有機會進一步利用民族主義情緒來替代。

行有不得 反求諸己

無獨有偶,這次公開講座的一個小插曲,彷彿呼應了薩默斯教授的想法。話說我坐在第一排的中間位置,旁邊有一位我不認識的中國女性(在講座開始前,我聽到她跟朋友用中文交談)。講座期間,她拿出電腦,全程大聲打字作筆記。我比她離講者更近,尚且覺得頗受干擾,坐在第二排的聽眾就更不用說了。(演講廳沒有高起來的台;講者跟聽眾是在同一水平面上的。)

不久,坐她旁邊的一位白人男性便跟她說:「這很干擾到我們。」她沒有理會。幾分鐘後,他又跟她說:「請停止。」她說:「我不能。」再過了一會,附近的一位黑人女性問她可否掉到後方或兩側的座位,她沒有理會。然後黑人女性寫了一張紙條給她,她看都不看便粗魯地掃到地上。

講座結束後,那位白人男性跟她說:「你是一個很自私和卑劣的人。」她反擊道:「我覺得你是因為沒有被亞裔女性拒絕過才會這樣說。如果我是一個年長白人男性,你一定不會管我。」然後附近的聽眾加入向她表達不滿。就連我這麼不喜歡麻煩的人,都差點想上前加把口:「我不反對亞裔,但我也不認同妳剛才的行為。」但轉念一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於是先走一步。

雖然我覺得那位白人男性的批評也有失風度,但那位亞裔女性胡亂打「種族牌」(和「性別牌」),則完全是「捉錯用神」。別人(包括我)的側目跟她的亞裔身份完全沒有關係。見微知著,如果要避免中美之間的不必要摩擦,我們都要培養「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的精神。【註】

除了在商業和貿易層面,人才和技術也是中美關係的另一重要環節。下周會結合我在學校的一些觀察,談談這個議題。

盧安迪_史丹福大學經濟學系博士生

註:前8個字出自《論語》;後8個字出自《孟子》。這16個字放在一起,我所知的最早出處是朱熹的《白鹿洞書院學規》。劉遵義教授的辦公室裏亦有于右任先生手書的這16個字,而劉教授的新書The China-U.S. Trade War and Their Future Economic Relations是探討中美關係的重要材料。

 

(編者按:盧安迪最新著作《自由的國度2──STEM教育與美國》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