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2月25日

郭榮鏗 專業議政

社會應摒棄「派錢」思維

農曆新年後特區政府的頭等大事,是準備公布《財政預算案》,應否「派錢」再度成為坊間的話題。筆者去年已公開反對政府「派錢」,並說明原因,今年亦然。

有政界人士認為,去年政府為了「補漏拾遺」(其實是「補鑊」),於是在公布預算案後推出派4000元的「關愛共享計劃」。可是計劃拖延近一年後才落實,加上申請手續繁複,激起民憤,無疑是「貼錢買難受」,故今年不會再考慮「派錢」。

預算案公布前,例必發表意見的會計界人士則認為,預計今年盈餘將比去年大幅減少,社會要求政府「派錢」的壓力亦會隨之減輕。

筆者是原則上反對「派錢」,換句話說,不是基於一時的財政狀況或政治環境來考慮應否「派錢」,而是認為「派錢」本身是不符合政府職能和公共理財的基本原則。

令社會較平衡和整體發展

政府其中一個重要功能是財富再分配。大體來說,有兩個做法:第一,是取有餘來補不足。透過稅收向較有經濟能力的人和組織徵稅,然後透過不同政策把財富轉移到能力不足的人身上。例如社會福利和公共房屋政策,就是透過政府直接把金錢或把金錢轉化成其他形式的資源,給予經濟上能力較弱的人,幫助他們維持基本生活需要。

第二,是建立公共設施或服務來保障所有人的基本權利、維持所有人的生活需要和促進整體社會的發展。例如醫療和教育,都是所有市民都能夠使用的服務,目的在於一方面醫療是人的基本權利,政府有責任不論貧富地向每個人提供;另一方面,教育除了同樣是人的基本權利之餘,亦是一個社會發展和進步的動力。

因此歸納來說,無論是對某些個人或群體提供援助,還是投放資源到公共建設,最重要的目的和效果,就是令社會有較平衡和整體的發展。

儘管「派錢」是不論貧富地向所有市民派發一樣金額的錢,看起來是絕對公平的做法,卻不是一個令社會更平衡和整體發展的辦法。最主要原因是,「派錢」背後,沒有任何社會目的和政策支持,因此除了滿足個人需要(其實有很多市民根本不需要)之外,便難以達致任何社會效果。

相反,有政策在背後支持地投放金錢,不單有利於整體社會發展,對個人而言,更是一個長期受惠和收穫更多的得益。舉例說,當政府每年都有數百億元盈餘,應該拿來「派錢」,還是用作全民退保?當然是後者,尤其對於弱勢基層來說(通常也是最希望政府派錢的一群),就算政府每年派6000元,也及不上每年每月發放3000元或以上的退休金。

由此可見,有政策在背後支持地投放金錢,其效益一定比一次過「派錢」更巨大、更長遠和更有針對性。一個反面教材,就是澳門政府每年「派錢」,「派錢」變得好像例行政策,但畢竟不是政策,所以澳門沒有因此而變得更公平和進步,市民的生活也沒有顯著改善。

所以,筆者會一如以往地反對「派錢」。市民亦應該摒棄「派錢」思維,要求政府和建制派將資源投放到公共政策和建設上。不要因為有錢派,就支持《財政預算案》。

郭榮鏗  立法會(法律界)議員、公民黨執委及專業議政召集人

(英文版本由EJ Insight翻譯)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