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11月16日

李國麟 專業議政

改變飲食習慣 推廣健康飲食

根據兩項分別在1996年及2011年進行的本地研究,本港成年人每日的鹽攝入量可達10克,比世衞建議的每日攝入限量超標一倍。另一方面,根據食安中心的膳食研究數據,估計本港成年人的糖總攝入量為平均每日53克,亦比世衞的建議高。

為減少市民鹽和糖的攝入量,政府2015年成立降低食物中鹽和糖委員會(下稱「委員會」),就制訂政策方向、策略及工作計劃。委員會建議循「從小做起」、「提高資訊透明度」及「加強宣傳教育」三方面,推行低鹽低糖的飲食文化。在「從小做起」方面,衞生署推出「幼營喜動校園計劃」、「學校午膳減鹽計劃」;「提高資訊透明度」方面,今年10月推出「預先包裝食品『鹽/糖』標籤計劃」。

推出「幼營喜動校園計劃」、「學校午膳減鹽計劃」後,「高鹽高糖」的飲食情況在校園有所改善,但校園提供膳食的含鈉、含糖量仍然較高,與「減鹽減糖」的目標仍有距離。

此外,衞生署本年9月公布「幼童健康生活調查2016/17」,結果顯示53%幼稚園會提供全脂或加糖的奶品類、51%會提供除奶粉外的即沖飲品,而當中49%會加入全脂或加糖的奶品類及24%會加糖。調查亦發現,有45%教職員以食物作獎賞,常用的食物都是糖分較高的食物,包括餅乾、糖果和朱古力。署方應向幼兒及幼稚園、小學,以及午膳供應商進一步加強推廣,並提供協助,在校內營造「低鹽低糖」的飲食文化。

坊間食肆的情況就更為嚴重,消委會多次的食肆測試結果,均反映外出用膳攝取過多鹽分的問題,今年初就市面食肆100款亞洲麵食進行檢測,發現大部分含鈉量高,在100款檢測麵食當中76%的鈉含量遠超世衞建議的每日攝取上限。政府應積極考慮在全港食肆推行食物營養標籤計劃,在餐牌上標示菜式的鹽、糖含量、卡路里,助市民作出明智選擇。

標籤計劃 易有誤導

至於「預先包裝食品『鹽╱糖』標籤計劃」方面,任何符合《食物及藥物(成分組合及標籤)規例》(第132W章)下「低鹽」、「無鹽」、「低糖」、「無糖」定義的預先包裝食品,均可使用有關標籤,毋須審批;但計劃只屬自願性質。

由於根據規例,聲稱「低鹽」的食品,每100克/毫升食物的鈉含量不能超過0.12克,而「無鹽」則每100克/毫升食品含有不超過0.005克鈉;另聲稱低糖的食物,每100克/毫升食物的糖含量不得超過5克,而「無糖」食品則每100克/毫升食物含不超過0.5克糖。不過,所有作出有關聲稱的食品仍然含有少量鹽或糖,市民可能以為多食亦沒有問題。故此,有關標籤應同時列出,每食用份量佔世衞建議每日最高攝取量的百分比、每日食用量的上限等具體資料。

筆者曾查看參與計劃產品的名單,當中有些地方令人摸不着頭腦。名單上有煉奶附有「低鹽」標籤,而豉油附有「低糖」標籤,明明是甜的食品附有「低鹽」標籤,而鹹味的調味品卻附上「低糖」標籤,這樣的標籤對消費者在選購上是否有參考價值?而且產品中部分成分低,但其他成分含量可能會高,未必等同健康,更有誤導之嫌。

所以筆者認為,有關方面應適時就計劃進行檢討,並考慮參考英國的「紅綠燈」包裝正面標籤計劃(front of pack labelling),以綠、黃、紅三色代表每100克╱毫升食物╱飲品中脂肪、飽和脂肪、糖及鹽的含量水平,又或參考法國的綜合營養分數(Nutri-Score),深綠色代表最好,鮮紅色代表最差。這樣標籤的資訊就更全面和簡便易明。

要改變市民的口味、飲食習慣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政府應加大力度,加強各方面工作,期望真的能夠達成目標,在2025年或之前把人均每天鹽攝入量相對減少30%,遏止高血壓患病率、糖尿病及肥胖問題。

李國麟_立法會(衞生服務界)議員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