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11月15日

林行止 林行止專欄

政經正確填大海 新金融城在「明大」

十月中旬,林鄭市長在她的第二份《施政報告》中,提出填海闢地一千七百公頃打造一個令人憧憬的「明日大嶼」(下稱「明大」)之後,滿城爭說此「宏大願景」,足顯港人「熱愛我城」、「守護香港」,不是虛言。對於增闢住宅土地以紓無殼蝸牛之困,在「明大」之前,城中KOL已各自表述,上屆政府還因此委任一個由專業人士組成、既做研調又進行「大辯論」以聽取民意的「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筆者亦趁熱鬧,數度為文,認為「填海造地望天打卦」,最佳莫如「回收」粉嶺高爾夫球場建屋;筆者同時建議球場可北遷大灣區最近香港的某地,那對肯定有車代步的「球迷」不會造成太大困擾,且可提高大灣區居民生活質素。此議現在雖成「絕響」,但未來成事的機會尚存,以此確為「多邊受益」之議——政府收回球場,必須對這數十年來投下巨資及心血的球會付出合理代價(有關「收回」球場的拙文見報後,收球會一高層詳細述說該會對球場的貢獻的來函,料均為事實;當局若「收地建屋」,應作等值的賠償)。球場闢為住宅新城,造福港人,又可提高大灣區的吸引力。各方受惠,何樂不為!

「牢騷太盛防腸斷」,回說「明大」。

瀏覽月來對「明大」的論說和民調反映的民意,即使有數十經濟學者聯署支持,反對之聲之理仍佔上風;不過,「上風」只是筆者的「偏見」,當局肯定不作此想。事實上,林鄭市長強調造地三原則為刻不容緩、多管齊下及未雨綢繆,有如高呼「世界和平、經濟繁榮」,肯定沒人會不同意,問題是,何以要在大嶼填海造地?對此筆者有些「非正統」的想法,寫下供大家參詳——

甲、大規模(?,有專業人士認為規模太小)填海造地,意味暫時毋須徵收農地棕地,那讓筆者聯想到二○一一年林鄭月娥女士任發展局局長時公布的《處理新界村屋僭建物方案》。顧「方案」思義,政府有拆除新界滿目皆是僭建物業的決策,等於政府「劍指」在新界有物業的居民,「既得利益階層」起而反對,情理中事。當年有村民甚至焚燒林鄭司長的紙紮公仔和紙棺材以宣洩滿肚怒氣。由於新界原居民有一定政治影響力,而當年當局需要借助其力打壓泛民,政府遂俯順村民之意,未如預期展開執法取締(清拆)新界僭建物業的行動,此事拖拉數月,不了了之。作為這項決策的最高負責人,林鄭即使感情不若內地人脆弱,亦會大受傷害……「明大」計劃一出,等於新界在可見的將來會保存原來郊野鄉村特色,受創的當然是期盼政府高價收地的地主——原居民及囤地的物業發展商!林鄭女士會否因而有揚眉吐氣之感?大家不妨自由想像。

乙、「明大」的投資不少,而且「超支」似屬必然,公共工程的建造成本超出預算,是國際常態甚且可說是慣例,港人無法亦無力阻止。填海的原料之一海沙,原來早已供不應求,其價在上升軌爬升已久,近讀美國名記者貝沙的《一粒沙看世界》(V. Beiser: The World in a Grain),方知除了水和空氣,沙是人類消耗最多的天然資源;基建工程雖然不可能建在沙堆上,但其原材料中沙不可缺,加上電腦晶片無沙不成,因此,經濟愈發達基建工程愈多電腦手機愈暢銷,沙的消耗量亦愈大,如今已有供不應求之隱患!九月八日,美國史密遜寧(Smithsonian)學會更有《沙有耗盡之勢》(The World is Running Out of Sand)的長文,縷列事實,顯示沙供不應求之勢已極嚴重。準此,沙價升勢,似不可遏。僅此一端,已埋下「超支」的伏筆。

不過,為了「擴大疆土、紓解屋荒」,用盡「埃及妖后的嫁妝」又如何?!只要用得其所,花光才是道理。試想,二○四七年「合體」或此前併入粵港澳大灣區,香港成為國內或區內唯一一個市政府有巨額儲備的城市,那將成何體統?一來有人會因此對英國殖民地的「遺澤」念念不忘;一來其他城市相形見絀,足顯北京領導無方?有念及此,香港多年累積的盈餘,在大規模基建如「明大」中耗光用盡,豈不多全其美!

丙、筆者認為填造「明大」,是「大智慧有大謀略」的決策(十月十六日本欄),月來反覆思量,益證此說不會遠離事實。對此大幅新增土地,根據現有的計劃,會建設成一個盡顯公平社會(公私住宅「七三比」)的社區,而四千萬方呎商業樓面土地,約為中環八成,與倫敦金融城(The City)及紐約曼哈頓中心(Downtown Manhattan)不相伯仲。由於可以「度地訂造」,此地也許最宜打造為特區的新金融中心。這樣做的好處有二。第一是,因為地緣關係,此地在「觀感」上更易成為大灣區金融中心,而事實上,建設與大灣區直通的交通網路,更是舉手之勞;第二是,可有序地取代令人很難不懷念英國的中環……由於硬軟設施一流,「明大」金融城肯定有取代中環的實力(數十年後,中環也許會變成現今的直布羅陀)!

「明大」還有一項今人還未「領悟」的妙處,此為此地的地名街名及中資背景的商住大廈名稱皆可與內地看齊。該取什麼名(應該具中國土特產特色),專家自有主張,但那些帶着殖民地色彩的名字不復見,則可肯定。

丁、「明大」在大海填地,對多年來專注於起高樓的香港建築界,也許有困難,但對能於南中國海「造地」的中國建築界,小菜一碟而已。事實上,此間的專業人士對「明大」的工程難度,提出不少有見地的質疑,然而,你以為這種種困難,擅長興建大規模高難度基建的內地工程人沒有考慮和無法解決嗎?香港畢竟是小地方,像「明大」這類大建設,有內地專家協助(他們當然不會收取「雷鋒式」的費用),成功指日可待!

「明大」有這麼多政經優點,加上一個結構上令反對派「鑄定」反對無效的議會,動腦筋看看能否從「明大」的開拓和建設上得益(當然,有機會及「合價」便要賣出中區的物業儲錢準備標投「明大」土地),更有建設性吧!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