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10月30日

林行止 林行止專欄

中日政經分途勝昔 藥物壟斷動搖國本

甲、

去周六本報「兩岸消息」版的頭條〈安倍訪華允踐行「互不構成威脅」共識 習近平定調中日關係重回正軌〉,一題清楚地展示了「中日會談」的表面成果。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二十五日至二十七日趁《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簽署四十周年紀念訪問北京,成效甚著,正如本報社評所說︰「中日關係從互不威脅重新起步」,兩國領導層進行多次會談並達成多項經貿協議。

從公布的新聞看,中日雙邊貿易,在中美貿易戰陰影下,應有可觀發展,在未來一年內,日本不會無故挑起令中國不滿的事端,而日相更不會直接參與一些傷害中國人民感情的活動(比如參拜靖國神社)……不過,所有種種,目的在二○二○年的東京奧運辦得有色有聲,彰顯日本作為亞洲大國的地位,如今中日關係「已重回正軌」,意味「如無意外」,北京不會杯葛「二○京奧」,但習主席會否在其揭幕式上亮相,仍待日本當局致力爭取。這正是筆者認為未來一年內中日關係「只會最好」的緣故。

看深一層、看闊一點,安倍首相傾力「打造」的,只是「在商言商」的中日關係,這是大部分「上層建築」(請參閱乙段)與北京迥異國家的做法,那即是說,互惠的生意多多益善,但無論文化、法治、宗教特別是政治,各有各的信仰和做法,不能亦無法融合;這些國家大都投靠美帝,那當然不是說特朗普操盤的美國會「兼善非共天下」,而是美國武備「宇宙最強」(也許是自吹自擂)兼且「上層建築」與中國背道而馳,卻與這些國家同聲同氣之故。

投靠美國,得有所表現才能討主上歡心。日本這方面便做得甚佳,因此有資格成為美國在亞洲的頭號「助手」。在安倍首相啟程訪華之日,印度的「南亞分析集團」(southasiaanalysis.org)發表題為〈日本強化在印太區的防衞軍力〉(Japan- Enhancing Security and Military Profile in Indo-Pacific)的特稿,以具體事實有力地闡釋日本配合美國的印太戰略加強在區內的軍事部署;而這一切,目的不外在增加中國拓展「一帶一路」的難度及令南中國海航行「自由化」。文章還指出,由於擁有先進的兵工廠,日本的軍事硬件不可輕侮,一旦成功「修憲」令擴軍黷武合理化,在印度的充分配合下,中國即使已在巴基斯坦建立了海軍基地(Port of Gwadar),仍會面對巨大挑戰……

安倍北京三日行肯定令中日多做點生意,但兩國互相提防、牽制的外交關係絕對不變!

乙、

去周四本欄提及中國若不賣抗生素美國便會一團糟。於《惶惶不可終日》讀到這段話時,有點奇怪何以美國這個藥業先進大國的「日常用藥」要從中國進口。周末看了一些資料,才知美國歷史悠久的大藥廠「百時美(台灣譯必治妥)施貴寶」(Bristol Myers Squibb,譯名真夠娛樂性)於二○○四年成為九家藥廠中最後關掉生產抗生素(青霉素,盤尼西林)分廠的藥廠。這一年開始,美國再無本國生產的抗生素!

研發藥物成本昂貴,專利權保障了研發者有利可圖,新藥才會源源面世;專利權(如三十年)屆滿後,被衞生當局認可的一般藥廠可以生產,供求趨於平衡,市場力量遂使藥價「平民化」進而惠及低端階層!「盤尼西林」一九二八年由英國微生物學家弗萊明發明(獲一九四五年諾醫獎),早已成為低價即大眾負擔得起的「仿製藥」(Generic Drug,不再受專利權保護的藥物),美國(及其他西方特別是西歐國家)藥廠在專利權期滿後,紛紛放棄這類生產成本較高的藥物生產,低生產成本且有一定製藥技術的國家如印度和中國的藥廠,便漸漸成為這類已沒有專利保護藥物的生產大國……新世紀以來,中國成為抗生素主要生產國,在「中美利加」時期,大量輸出以至壟斷了美國市場。這是市場導向的合理發展。

非常明顯,非專利藥物生產東移,完全符合經濟學原理,無論從比較優勢法則(Law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以至雙邊獨佔(Bilateral Monopoly,由於獲當局許可才能輸進藥物,因此勉強可用上此「法則」)的論說看,這樣子的雙邊貿易,於貿易對手都是「互利互惠」的。可是,二○○九年開始,有美國論者關注藥物生產外移和貿易趨勢,不利美國「國家安全」(如二○○九年一月十九日《紐約時報》的特稿〈藥物製造去國值得關注〉〔Drug Making's Move Abroad Stirs Concerns〕),指斥資本家只顧賺錢不理國家安全,惟這種「憂思」引不起共鳴。當社會大眾「享受」低價進口貨而中美關係「如膠似漆」的時候,認為抗生素全靠進口對「國家安全」有消極影響,「杞人憂天」而已。政客與消費者都不理會,不足為奇。

然而,「有心人」仍憂心忡忡,以關注藥物安全及醫療保健知名的一位醫家及一位經濟學家合撰的《中國處方,倚賴中國藥物的危險》(China Rx: Exposing the Risks of America's Dependence on China for Medicine;今年四月出版;筆者未曾讀),有系統地分析了「中藥」泛濫美國市場的嚴重後遺。據亞馬遜的書評,這種趨勢的消極影響有二。其一是萬一「南海有事」,美軍食用「對手」(Adversary)生產的藥物,安全性難免存在隱憂;其一是,即使太平無事,以中國對產品安全及品質控制的馬虎,其風險防不勝防(據說書中舉了數個美國人食「中藥」不適的例子)……大約十年前這類說法,美國朝野不屑一顧,現在中美已擺明車馬,發展勢頭顯示,當前這場貿易糾紛可能要以非經貿手段才能結束,在這種情形下,加上有人懷疑中國別有用心在電腦中加進功用令人起疑的晶片,由是聯想到中方會否於必要時在輸美藥物中「加料」!?難怪國防部長馬蒂斯亦公開表示對美軍食用「敵人」生產藥物的高度關注。馬蒂斯對中美在南海軍事較量的狂熱程度,遠遠不及白宮眾「仇中派」,擔心美軍服用中國抗生素,正是令這位身經數場大戰、深知現代化戰爭殘酷的儒將(藏書七千多冊、孫子兵法專家)對戰爭心態保守的底因!

自由貿易的確可令交往雙方「各牟其利各受其惠」,環球經濟亦因而受益、欣欣向榮,可是,到頭來還是馬克思的「哲思」決定一切。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社會由基礎(民生)建構(Substructure)和上層建築(Superstructure)兩個部分組成,後者指的主要是社會、政治和法律制度,以本文的例子,藥物既可能影響國家安全,等於政治制度受侵害,即使這種做法帶來重大經濟利益,自由貿易亦得靠邊站(北京是馬克思學說大行家,可如今論貿易時只談經濟不涉政治〔大部分是鼓吹自由貿易的範文〕,因此注定無法引起自由世界的共鳴)。經濟最終必須為「上層建築」服務,這是馬克思的洞見,亦是千古不移的真理。明白這點「啟蒙」級的道理,對當前的貿易糾紛,便不會太感意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