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10月16日

余錦賢 香港脈搏

拋磚引玉惹民憤 明日大嶼有得傾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上周發表《施政報告》的重中之重,肯定是充滿爭議的「明日大嶼願景」,計劃惹來近萬人在剛過去的周日上街示威。政府中人強調,提出填海大計旨在拋磚引玉,將來仍有調整空間。

為解決樓價飆升和房屋供應短缺問題,外界早已預期《施政報告》倡議填海,惟「明日大嶼」最惹火的地方是興建人工島涉及面積達1700公頃,較土地供應專責小組諮詢文件中「東大嶼都會計劃」的1000公頃多出七成。對於政府突然大幅「加碼」,發展局局長黃偉綸解釋是根據土木工程拓展署和規劃署就技術層面,例如水流等提出。

據了解,政府內部商議發展東大嶼時,認為按照技術評估該區最多可填1700公頃土地,因應市民對增加供地和房屋需求若渴,故先拋出一個「最盡的方案」,希望引發社會討論。

政府人士重申,「明日大嶼」只是特首倡導的願景,並非決定,不存在「一錘定音」這回事,承諾當局將「與民共議」,最終填不填海或填多少公頃,還須與港人和立法會交換意見;再者計劃需十幾廿年才能實現,長遠而言當然有調整空間,不會在現階段敲定一切,官員將聽取專家意見,作出最合乎效益的決定。

對於社會有聲音形容「明日大嶼」猶如「倒錢落海」,浪費納稅人公帑,政府中人指出,任何基建工程必先得到立法會撥款才能動工,若然民意一面倒反對,議員亦勢難支持議案。

消息人士認為,假如社會對填海建議有全面了解,相信反應不致於如斯負面。至於周日遊行人數是否超出當局預期,他強調並無事先估算。另有政府中人坦言,市民的不滿情緒較預期大,或許與近年大型工程經常超支,以及社會抗拒內地新移民來港搶奪資源有關,以為填海只為這班人提供居所,其實申請公屋須符合一定居港年期,領取綜援亦非以新移民為主。

儘管林鄭多次就「明日大嶼」解畫,回應種種質疑,惟仍未能平息坊間批評聲音,歸根究柢,市民不明瞭這項鴻圖大計長遠對港有利只屬其次,更大原因是對政府失去信任。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