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10月12日

程介明 教育評論

如今邁步從頭越

上兩周討論學習科學,意猶未了;卻剛好特首發表了《施政報告》,其中有關教育的部分不小,也牽涉到方方面面。因此覺得值得把學習科學暫時放下,與讀者分享對《施政報告》的觀察。本文無意逐項評論《施政報告》中的教育項目,也缺乏資料作進一步評論。總體來說,這是一個向教育努力投資的政策報告。一般看法,容易以為政府是「大手筆」討好人心,甚至有媒體認為是向教協讓步。

容許筆者有不同的看法。一、不覺得特首的性格,有「討好」的細胞。建設好香港,而且為此而努力,看來在整個《施政報告》中表露無遺。既沒有懶惰不前的頹風,也沒有把香港當成是戰場。她沒有「鬥」字當頭的習慣,因此也沒有讓步的必要與手段。

積極進取 一反頹態

二、「大手筆」的各項之中,甚少有「大白象」式的虛晃,都是實實在在需要的,不少是已經到了非常必要的地步。說得白一點,是政府欠了香港市民的。這也是特首擺脫了政府「守財」的慣性。並非要政府不顧未來,不去積穀防饑,但是沒有充分的投資,香港就會不斷滯後。以前的「守財」哲學,也許適用於香港處處獨佔鰲頭的太平盛世。此情不再!

說「欠」,有不少是因為形勢變了,社會的需求變了,教育的形態必須變。2016年筆者參與的Education 2.1倡議小組,就從這個角度分析香港的教育現狀,說明固守過去行之有效的政策方針,現在就行不通。比如說,教師已經全面學位化了,也就是所有中小學教師,入職都必須有大學學位。無論從香港實際的需要,還是作國際比較,已經是理所當然。然而,小學的許多教師,卻仍然以「非學位」教師的身份任職,拿着歷史上「非學位」教師的待遇。那是政策的一種羞恥。這次終於獲得政策的解決。

也有一些大家習以為常的,其實已經非常過時。例如幼稚園教師的工資。家長都期望孩子在有學識的老師手裏生活,而幼稚園的師資,也的確有了顯著的提高。但是在今天,全球都在額外注重幼兒成長,許多國家紛紛要求幼兒教師擁有碩士資格,香港就顯得很落後,還存在「低教師學歷教低年級」的陳舊概念,也與香港的財富不相稱。這次建議要訂立幼稚園教師薪級表,雖說是「探討」,也算是邁出了一大步。

還有一些,是學校的形態發生根本的變化,政策與財政也必須變化。今天,教師擔負的責任,遠遠超過課堂教學。學生的學習,也早已超越課堂,超越正規課程。他們在課內、課外、校內、校外、內地、海外都有愈來愈多的學習活動。這是華人社會教育絕大的優勢,也是今天社會的需要。但是學校仍然是學生學習的樞紐。也就是說,教師與校長,仍然承擔着學生學習相當全面的責任。然而,今天學校的教師配備,不成文地,依然只不過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在新的學校形態下,學校人員的配備,應該遠遠超過目前的狀況,不論的教師、行政人員、醫護輔導人員、特殊教育人員、社工,甚至藝術、科技、體育人員,都應該大大超過目前的規模。當然,不可能期望一步登天,這次的《施政報告》,從不同的角度,都在增加學校的人力資源。是非常可喜的一步。

與此同時,也提出了「教師境外進修計劃」,不過名額甚少。聽說已經有人在研究和推動,讓全體教師都享有一定的帶薪進修機會。這在許多國家,都已經是常規。相信香港要走到這一步,不難。

與此同時,學生的學習,也需要愈來愈多的校外資源。在沒有政府政策、沒有額外財政支撐的情形下,香港在這方面發展得相當蓬勃。實際發生的,遠遠超過《施政報告》中提到的「商校合作計劃」,很多外人都覺得是奇蹟。這次的《施政報告》,也從不同方面的資助,注意和支持了這方面的發展。

《施政報告》還有高等教育、職業教育、非智力學習(「德育」)方面的政策新措施,此處不一一討論。

總的來說,這應該是讓所有的教育工作者樂於見到的一份《施政報告》。而且在具體建議的措施來說,也不會有太大的「水分」,比較有分寸,不會令人懷疑是否「說說罷了」,又或者難度太大。大致來說,是對整個教育體系彌補了很多存在已久的缺口,注意了許多傳統觀念裏不必注意的方面,也對未來的需要點了題。那豈非無懈可擊?筆者不覺得現在需要的是刻意批評這份《施政報告》。應該關心的是,下一步又如何?這裏不妨擺出筆者的一方之見。

何去何從 尚待探索

一、財政支出是必要的,整份報告也看不出有浪費的地方。但是財政支出只是解決問題的開始。財政支出,對於發展教育,是不充分的。這份報告,每一筆支出,都可以看到會落到實處。但是要提防近年來政府以支出代替成果的陋習。回歸以來,這種風氣似乎盛行(尤其在教育),要是有人提出香港教育制度什麼缺點,馬上就有說法:「我們已經在這方面花了很大的錢。」表面上好像是為政府辯護,這其實是在引發對政府的恥笑。

二、《施政報告》裏面的種種教育政策和措施,往往只是開了一個頭。許多措施,點到了關鍵的環節,但是下一步發展,把這個「開」的「頭」擴展開去,那將是異常龐大的開支。因為這些政策措施,都不是「一次性」的,而是長遠的承諾。因此,必須盡快研究長遠的財政策略。是開源,還是節流?社會的資源如何充分利用?教育裏種種繁瑣的規章制度,又是否有機會改變?教育發展下去,學生成為更主動的學習者,那教育資源的概念又如何重新構建?科技的發展又是否會扮演一定的角色?

三、特首這第二份《施政報告》,在教育方面,有點像是為教育的發展鋪平了路。過去,有人說香港教育有點被荒廢了,「百廢待舉」。這份報告可以說是消除了這種疑慮。但是,下一步怎麼走?香港教育,要「上一個台階」,會是怎麼樣?《施政報告》的種種政策措施,內涵是什麼?互相之間又有什麼聯繫?香港教育需要面對的,是怎樣的挑戰?或者,積極一點,香港教育將會擁抱的,是怎樣一種未來?我們可有一個藍圖?誰都不會有現成的答案。我們也不能期望特首有超人的遠見。趁香港還算是太平盛世的時候,應該可以打開探索的大門,創造探索的天地,兼聽兼信,廣納百川,主動推敲一些「難題」,尋找前路。只要有機會發揮,香港人的智慧可以是超乎想像的。

香港是一個自由市場經濟的社會,她的意識形態也必然是繽紛多元的莫衷一是。任何政策,都必然有贊成,有反對。那是香港的常態!只覺得,特首可以在短期內,牢牢掌住香港往前發展的主線索,把許多看來政治性的難題,輕輕放下。對於香港,功不可沒。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