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10月11日

莫乃光 專業議政

創科政策應支援本地科技人才

特首林鄭月娥昨日發表最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投放280億元在大學研究、再工業化、公共服務應用科技和加強創科氛圍等工作。筆者樂見今次行政長官在推動智慧城市、開放數據及使用本地業界和初企的產品和服務方面,有採納部分我的相關建議。然而,業界一直要求增加在職進修支援、提升本地科技人才技能、增加STEM及科普教育資源、檢討不合時宜的法例「拆牆鬆綁」等方面仍然非常空泛,令人失望。

今年政府投放200多億元用於長遠投資科研和再工業化,屬遠水不能救近火,對於前線從業員和科技企業的幫助甚少;整體投放金額雖然龐大,但創科政策帶來的成效未見顯著。

開放數據創科普及有進

政府今年首次提到將落實開放政府數據政策及措施,所有部門今年底前將公布首個年度開放數據計劃,為科研提供所需的原材料,亦會探討與交通服務營運商開放數據予公眾免費使用,以及開發專線小巴開放數據。

在智慧城市和創科普及應用方面,有幾個多年來提出的建議獲得採納,分別是成立「智慧政府創新實驗室」以提供配對平台,讓本地IT業界了解政府部門需求,提交應用方案及產品建議進行測試,為初創及中小企業創造商機;舉辦「城市創科大挑戰」撥出5億元招募民生相關的創科解決方案作試用;以及「科技統籌計劃」增撥5億元推動政府部門運用創新科技提升服務及效率,亦留意明年4月推出支持創新的政府採購政策詳情。《施政報告》指出,明年將提供4500兆赫的新頻譜作5G服務,並會主動開放1000個政府場所及天台作安裝基站。我希望政府加快拍賣頻譜的程序、物色更多可用作5G服務的頻段和加快審批安裝基站的程序。

可惜的是,雖然今年政府推出了「科技專才培育計劃」,但政府無視業界對於本地IT人才在職培訓提升技能的需求,亦沒有提及增加對STEM教育的支援,以及沒有提升公務員科技能力的培訓。對於培養科技人才及數碼轉型的幫助有限,在金融科技、區塊鏈及加密技術應用等方面亦全無提及,未針對業界需要加強支援令人非常失望。

相比新加坡大力投資數碼培訓,過去3年吸引37萬人參與培訓,接近48%工作人口接受在職培訓,集中為科技及未來工作方式提升競爭力;又訂立2023年前培訓2萬名公務員學習數據科學的目標,以及與12家高等院校和網上MOOC課程平台合作,為公務員提供2500個課程,特區政府須急起直追。

檢討過時法例方面,雖然特首曾指會「拆牆鬆綁」,實際上不少部門的目標並不協調,創新辦的研究未見進展,同樣是不利香港在創新方面的國際形象,我希望創新辦能加強統籌和盡快提出須檢討的範圍作公眾諮詢。此外,林鄭月娥曾表示支持落實《資訊自由法》,今年《施政報告》只提及《檔案法》將於今年底諮詢,《資訊自由法》則與去年一樣全無提及,至今無回應研究進度及立法時間表,一直拖延。

促成國際合作加強氛圍

面對中美貿易戰的複雜經濟環境,我一直提倡政府應該助香港中小企走向世界,不只是繼續鼓勵企業到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放眼國際,吸引海外創業者和科技人才落戶香港,以及營造有助創新的規管環境,對香港創科的形象十分關鍵。我在建議書提議在美國矽谷等創新樞紐設立基地,幫助香港的初創科企和中小企與外地投資者和業界合作。

過去數年,政府已投放近800億公帑於創科政策,加上今次280億將近1000億元,然而至今缺乏具體的KPI,難以量度效益。本港的創新及科技業GDP佔比僅由2008年0.6%略增至2016年0.7%,2016年創科產業的就業人數未達總就業人數1%。日前谷歌香港公布委託顧問進行的調查和第二份《智慧數碼城市白皮書》,僅三成受訪的市民認為香港是智慧城市,反映市民並未了解各項創科項目的效益。政府必須定期滙報各項政策的成效指標以提高透明度。

我將繼續在議會內外和與業界共同爭取,在《財政預算案》納入更多推動創新科技發展所需措施。

莫乃光  立法會(資訊科技界)議員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