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10月6日

江麗芬 政局筆記

兩種記者 兩種遭遇

英國保守黨一如以往在秋天時分擇地舉行一連數天的年會,讓黨員互相交流,並向外宣傳政黨的未來謀劃;身為英國首相的文翠珊發言自然是焦點,但意想不到的是活動橫生了一段外交小風波。

是次保守黨年會,該黨人權委員會與非政府組織「香港監察」合辦一場名為「香港自由、法治、自由受損」的座談會,邀請本港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佔中發起人戴耀廷等擔任嘉賓。然而,央視記者孔琳琳趁着「香港監察」創辦人兼保守黨人權委員會副主席羅傑斯(Benedict Rogers)演講時大聲呼叫,批評對方試圖分裂中國,並向在場欲把她帶離現場的義工出手拍打(有報道形容是掌摑),孔琳琳一度遭英國警方拘捕,後來獲釋。

孔琳琳顯國家銳實力

一如熟悉內地媒體運作的James Palmer在《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中所言,英國政治活動遇上尖叫示威,從不叫人意外,惟示威者是記者則甚為罕見。儘管每個人都有其政治信念與立場,可是傳媒的工作是採訪和如實報道,力求中立客觀,而孔琳琳卻把傳媒專業與個人表達意見自由混淆,藉採訪之便乘機抗議,讓人感到詫異。

按道理,孔琳琳所屬傳媒機構應對她施以懲處才是,但央視發言人反而認為旗下記者的行為是「正常履職」;更令人費解的是,中國駐英國大使館也發表聲明支持孔琳琳,指她在提問時「表達觀點」卻遭「百般阻撓」,又重申香港事務屬中國內政,敦促保守黨人權委員會「停止干涉中國內政,停止插手香港事務,要求會議組織者向中國記者道歉」。

「外國不可干預中國內政」的說法貫徹中國政府立場;惟外交部同時力撐「動口兼動手」的孔琳琳,為其背書,最終只怕影響中國的對外關係。

孔琳琳大鬧保守黨活動除了引起香港媒體關注,英國、美國、日本以至東南亞等國家亦有傳媒廣泛報道及評論事件。James Palmer直言內地媒體派駐海外,並非為求報道新聞,而是要為國宣傳(is propaganda, not journalism)。新加坡《聯合早報》評論形容孔琳琳是「踢館鬧場」,中國駐英國大使館只促會議組織者道歉,卻隻字不提國人劣行,實屬偏袒,讓人質疑當中方公開表示維護多邊主義、自由貿易、互利共贏、相互尊重等美好的普世價值觀時,外界可以放心地相信嗎?

北京當局多年來透過孔子學院、游說及資助等方法,對外推銷中國形象,以求提升國家軟實力。本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只需一定的時間與耐性,增進軟實力不會太難;可惜隨着「我的國」變得「厲害了」,以往鄧小平「韜光養晦」的外交策略被視為軟弱,國民要敢於「亮劍」、敢於說不,結果就連應該是持平中立的採訪場地,亦變成示威表態的戰場。外國人對中國真的「另眼相看」了,但並非因軟實力,而是令人刺痛難容的銳實力。

《金時》編輯堅守專業

香港人對於發生在保守黨座談會的事不會感到陌生,因為同類情況近年屢屢在本港上演,分別只是換了人物、時間、地點和對話內容,然而萬變不離其宗,就是中國認定的立場不容外界質疑,不許有任何討論。因此才有英國《金融時報》派駐香港的亞洲新聞編輯Victor Mallet被港府拒絕簽證續期。

不少人相信,港府今次決定,與Victor Mallet早前以外國記者會(FCC)署理主席身份,主持由香港民族黨召集人陳浩天擔任主講嘉賓的午餐會有關,是「秋後算賬」,惟要留意FCC從沒就港獨或取締民族黨表達過任何立場。Mallet當天主持午餐會時亦重申此點,強調作為專業記者有責任聆聽不同聲音,所有爭議人物、包括陳浩天等,都歡迎他們在FCC表達意見。更何況,當其時民族黨尚未被政府以《社團條例》禁止運作。

由最近發生的事例可見,在政治立場面前,記者的專業精神彷彿已不重要。國情之下,上述兩位記者一個無視操守,一個謹遵職責,卻換來與行為不相稱的待遇。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