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9月26日

林行止 林行止專欄

山竹兇猛不奪命 人能勝天非妄言

一、

超級颱風山竹襲港,雖已是十天前的事,但其對香港造成的破壞,看高官好整以暇赴「災區視察」的進度,恐怕非數月時間不能修復。超級颱風,自古以來,造成嚴重經濟損耗及摧殘生態環境之外,幾乎毫無例外會帶來人命傷亡,以本港來說,一九六二年的溫黛和一九七一年的露絲,均有過百市民風中喪生;萬幸的是,山竹竟然「零死亡」,且無塌樓斷橋之厄,所以如此,筆者以為原因有二,惟這些「原因」正在變質。其一是本港的樓宇建造少有偷工減料,但看近來不斷被傳媒揭露的基建工程的錯漏,新建物業抵受重大天災的堅固性將面臨考驗。其一是,「零死亡」的成因是當局前期防風工作做得不錯,但那些「死亡枕藉」災區的政府,又豈是袖手旁觀,它們一樣全力以赴,仍有大量傷亡,可知「防風工作」是否做得周全與傷亡輕重之間不能畫上等號,起決定作用的是經濟發達令防災配套充足周全。

《大規模緊急事故及災難國際學報》(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ss Emergencies and Disasters)二○○○年三月號發表美國特拉華大學羅素.戴尼斯(Russell Dynes)教授剖析伏爾泰與盧梭討論一七五五年葡萄牙里斯本駭世大地震大海嘯的對話(通信),為國情與災情的關係「定調」,這兩位法國思想家的有關看法,事隔兩百餘年,仍具參考價值。當年的地震奪去六萬多人性命,路毀樓倒堤潰,真是滿目瘡痍,時人尤其是天主教神職人員,俱說這是「不可抗力」的「天意」(Act of God),但盧梭不以為然,他說天災的確「不可抗力」,但人為的錯誤不容忽視。錯在哪裏?盧梭認為里斯本若不是興建了兩萬多幢六、七層高的房屋(人口遠遠不及三十萬的歐洲第四大城有這麼多高樓大廈,真是不可思議),損耗肯定可以大為減輕!不難想像,以當年的建築技術,六、七層高的大樓,不易抵受十級怒吼的颱風和排山倒海滔天巨浪的衝擊。換句話說,天災之外,人謀不贓更不容忽視。

二、

山竹對香港未致造成慘重傷害,與香港經濟底子豐厚及法例嚴密且人民守法官僚貪腐不嚴重(進而樓宇及基建結構穩固)有關。經濟學家指出,二○一○年一月海地太子港七級大地震死掉近二十三萬人,但翌年三月十一日日本東北地方太平洋近海九級地震及大海嘯(港稱福島大地震),威力十倍於七級地震,死亡人數不及兩萬……當然,經濟發達地區受災,無可避免亦會帶來重大經濟損耗,比如○五年八月的卡特里娜吹襲美國路易斯安那州新奧爾良,經濟損耗,據保險公司的統計,高達八百二十億美元,死亡人數一千八百餘;而一九七○年孟加拉水災罹難者達三十多萬,經濟損失只及卡特里娜的「零頭」!經濟落後,也許再加上官員貪腐無能,大增天災的殺傷力,這是世界貧富不均造成的悲劇。

天災對發達(先進)國家「有利」,還在其經濟損耗可以「無痛復元」。涉獵經濟學的人都知道,法國古典經濟學家巴士蒂亞(C.E. Bastiat, 1801-1850)在其名著《可見的和不可見的》(What is seen and what is not seen)中揭示的「破窗謬論」(Fallacy of Broken Window)。這本小冊子指出,打破玻璃窗的代價由其他經濟部門支付,即重新裝玻璃窗不等於總體經濟有所增益;這種簡單的解釋,成為戰爭不會帶來經濟增長的理論基礎。不過,自從凱恩斯把「財權」從上帝之手奪回交給政府之後,赤字財政成為常態,各國政府可因「需要」而開動印鈔機,天災過後的重建,因而不會削弱其他經濟項目的開支,即重建災區增加的支出不等於非災區開支收縮,意味救災已成為經濟增長的動力。當然,這只是對有權力有機制編製財赤的政府而言,對於沒能力印刷「通貨」的政府及沒有錢買保險的個人,修補重建天災造成的損耗要「自掏腰包」,如果財力有限,其他政府部門及家庭開支便會被「犧牲」。

沒想到天災令貧富不均、強弱有別的世界更不公平!

三、

不知是「天理循環」、「溫室效應」作祟,近年自然災害較前頻密(由於網絡資訊傳播較前快速,那也許只是錯覺),這為自以為無所不曉無事不通的經濟學家開了新題課。哥本哈根大學經濟學教授邊仙本月初發表的論文《不可抗力?從地方民情看天災與宗教狂熱》(J. S. Bentzen: Acts of God? Religiosity and Natural Disasters Across Subnational world Districts),作者以令人眼花繚亂的數據,揭示天災頻頻地區人民,為「避難」作了兩項選擇。其一是移民,其一是信教;換句話說,由於天災接二連三,令近年不少學者認為宗教很快會消失(Vanish)的推斷落空。

據一項世界性的調查,百分之八十的世人信神(不同宗教有不同的神),惟信徒的比例,國與國的差距甚大,比如有宗教信仰的中國人只約百分之二十,但阿爾及利亞和巴基斯坦「全民皆為信徒」;而即使一國之內,不同地區的信徒亦有重大差異,調查顯示只有約百分之二的上海人信教,福建的信徒則多達人口的六成……

為什麼不同地區(國家)宗教信徒的人數有這麼大差異?答案很簡單,在經濟落後、謀生艱難、貧富不均、罪犯橫行加上天災頻仍及防災設備不足的地區,無助的人只好選擇求上蒼保佑,求神伸出援手助他們渡過「難以忍受」及「不可預測」的天災人禍!「大數據」顯示,以美國為例,那些經常發生天災的州份的居民,通過祈禱向上帝、耶穌「求救」的次數,遠比太平地區的多出數倍……人在無助時「求菩薩保佑」是常情,只是如今學者蒐集資訊作出「科學分析」證實確實如此罷了。

以本文的分析架構,經濟愈發達人均GDP愈高地區的宗教信仰愈低。從山竹對本港的災情看,宗教信仰在香港不易狂熱。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