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8月23日

社評 社評

愈「貴」愈多人買 愈「平」愈無運行

中美兩國重啟貿易談判,配合美國已公布次季業績的公司盈利增長普遍勝於預期,美股標普五百指數周二創出盤中(intraday)歷史新高,為華爾街星期三(八月二十二日)刷新史上最長牛市紀錄錦上添花。雖然美股周三初段牛皮偏軟,惟對締造歷史全無影響。

在鐘擺的另一端,隨着美元持續強勢及資金加速回流美國,發展中國家的股、債、滙市四面楚歌,MSCI新興市場指數這兩天儘管略見反彈,可是以今年一月二十六日高位為基礎計算,該指數至八月中已回落超過兩成,符合熊市的技術定義。雖有不少人對華爾街眼前牛市歷來最長之說不以為然,但事實擺在眼前,美股相對新興市場強弱懸殊,在成熟市場中亦顯得一枝獨秀。

正如我們在八月十六日社評中指出,資金大舉撤離新興市場,意大利民粹派政府把該國債息上揚歸咎於「金融大鱷」興風作浪,而世界各地大城市早已脫離民眾負擔能力的樓價開始調整,這幾件事同時發生絕非巧合,背後的深層次原因是環球貨幣政策逐步正常化,流動性盛宴曲終人散,底子最弱的地區首當其衝,繼而波及其他過熱的資產市場。從這個角度觀之,美滙持續走俏、美股「一市獨大」,實乃資金流向迅速逆轉的一個強烈警號。

美國總統特朗普一個月內兩度明目張膽干預聯儲局利率決策,接連宣示對加息深感不滿,矛頭直指聯儲局主席鮑威爾。狂人總統這樣做會否適得其反,令聯儲局漸進加息意向更堅定,只能拭目以待。市場焦點已轉向鮑威爾本周五在傑克遜霍爾(Jackson Hole)央行年會上會否就美國利率去向透露風聲。

資金從新興市場回流美國方興未艾,亞特蘭大聯儲銀行總裁博斯蒂克近日便提到,決策者已在評估外圍政經風險,而他本人則支持聯儲局年內僅再加息一次,態度明顯偏「鴿」。這番話難免令人想到,即使沒有特朗普「指手畫腳」,美國央行亦會因應外圍形勢調整加息步伐。這個可能性究竟有多高,不妨重溫一九九七/九八年亞洲金融風暴及二○○八年環球金融海嘯期間聯儲局的取態,從中或可瞧出端倪。

回顧亞洲金融風暴,泰銖貶值加上炒家接連狙擊,觸發整個東南亞以至南韓的股滙市場骨牌式倒下,區內國家陷入水深火熱,美國財金當局卻選擇「袖手旁觀」,直至俄羅斯於一九九八年八月爆發債務違約,盧布滙價一夜間狂瀉,直接拖垮美國大型對沖基金LTCM(長期資本管理公司),格林斯平治下的聯儲局才緊急減息三次,成功阻止海外金融危機禍延美國。

再看二○○八年金融海嘯,次按危機引發信貸緊縮,早在二○○六/○七年兆頭已無處不在,但貝南奇領導的聯儲局見到雷曼兄弟一夜之間倒閉,整個金融體系危在旦夕,才十萬火急慌忙推出零息政策及量化寬鬆等大規模救市措施。

回看這兩宗世紀金融災難,不論源頭出於海外還是本土,聯儲局只會在美國金融穩定及經濟福祉受到嚴重威脅時,方會積極出手救亡,挽救市場信心。眼前的新興經濟體走資潮既遠未發展至災難程度,對環球經濟的潛在衝擊,也不足以跟二○一五年「大時代」之後,內地股市泡沫爆破、中國經濟顯著放緩,以及人民幣滙率一貶再貶相提並論。除非情況急劇惡化,否則聯儲局應不會像二○一六年耶倫掌舵時那樣,基於外圍風險升溫而「煞停」加息(原擬全年調高利率四次,結果只加息一次)。

牛市總是在絕望中誕生、亢奮中滅亡,美股史上最長升市始於二○○九年三月市場恐慌的極點,而目前新興市場估值亦已下調至足以令專業投資者「食指大動」的水平。可是,基金經理最關心的乃同行戰績比併,新興市場此刻尚未至於絕望,急於撈底隨時冒上難以承受的「事業風險」。在確認絕處可以逢生之前,新興市場愈「平」只會愈少人敢沾手,美股則愈「貴」愈多人買。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