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5月24日

莫乃光 專業議政

優先培訓本地科技人才為正途

創科局早前推出為期3年「科技人才入境計劃」,以配合創科界延攬人才需要,首個運作年度最多輸入1000名博士/碩士剛畢業、或1年經驗以上的海外及內地科技人才。

本地不乏高質素畢業生

該計劃容許科技園及數碼港的租戶及培育公司,如它們符合從事生物科技、人工智能、網絡安全、機械人技術、數據分析、金融科技及材料科學等業務的條件,就符合資格向創新科技署申請輸入外地專才的配額,最多可預先批核聘請100人而毋須為每名科技外勞另作申請,最快可於4周內完成。

財政司司長回應勞工團體憂慮本地科技人才被搶飯碗時表示,吸引外勞能夠幫助「做大個餅」,籲香港青年「自強不息」。計劃亦規定申請公司每聘請3名科技外勞,便須聘用一名本地全職僱員及兩名本地實習生,全部均須從事科技相關工作。

政府決定更進取地吸引科技人才,原則上可以理解,因為一個城市滙集愈多頂級科技人才,對跨國科技企業愈有吸引力。傳媒不斷報道內地各級城市瘋搶人才落戶的情況,甚至有送房屋單位、為配偶安排工作的進取做法。

另一方面,香港不少企業面對「 有工冇人做,有人冇工做 」的情況。一直以來,筆者有向政府爭取投放更多資源,培訓和提升本地科技人才的競爭力,幫助更多非科技出身的人進修轉型加入IT行業,並完善相關政策,把人才保留在港而不是流失到更多機遇的地方,例如美國矽谷。若政府輸入的外地科技專才屬於行業內具經驗的專家,可以達到知識和技術傳授的效果,能夠幫助提高本地科技人才的水平,相信業界會更加容易理解。可是今次科技人才輸入計劃的申請門檻相對較低,只需一年工作經驗、甚至碩士及博士學位畢業後即可申請。

本地大學ICT及STEM畢業生不乏高質素人才,面對最大的問題是,實際的行業前景令他們卻步,最後選擇轉行、移民,香港培訓的專才白白流失。目前IT界的外判和短期合約職位流行,輸入外地IT人才日後若擴大到全港,令企業依賴內地員工,長遠更難吸引本地生選讀科技相關科目和行業。

政府既然願意投資數百億元甚至上千億元,到落馬洲河套區開發起碼需時十年八載以上才用得上的創科園,筆者大膽提議,政府承諾未來10年投放與深港創科園同等的資金栽培本地人才。希望當局有系統、有策略地提升香港本地科技人才的供應、質素和整體勞動人口在數碼時代的競爭力,而不只是繼續把持續進修基金資助上限,由1萬元增加到2萬元的小恩小惠。

新加坡今年2月在預算案宣布加碼新幣1.45億元(約8.5億港元)於2016年推出的「科技技能加速器」計劃(TechSkills Accelerator),整合數十個培訓機構和大學,為剛畢業和有經驗IT人提供數碼技能進修,亦加強其他行業和專業服務員工在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物聯網和網絡安全等方面的數碼技能。

倡設「創科學徒計劃」

新加坡擁有較全面的培訓科技人才策略,包括加強企業層面的培訓、設立ICT技能框架、支持ICT專業人才轉型、ICT界進修獎項、在職ICT培訓津貼和科技企業實習計劃。該計劃推出3年以來,已提供和使用超過27000個培訓名額,幫助IT人得到更好的工作機會,有更好的事業發展。

香港政府坐擁逾萬億元盈餘,應多管齊下投資培訓本地科技人才,短期輸入數千名外地員工作為解決辦法並不能治本。筆者促請政府全面研究本地創科人才供求和培育策略,制訂KPI以作規劃和監察各項政策的成效。

具體而言,政府可設立「創科學徒計劃」,資助本地中小企聘用本地創新科技/ICT科目的大學/專上院校學生,幫助他們一面實習一面累積實戰經驗,並促進中小企數碼化。

鼓勵僱主加大投資於員工進修科技技能,例如對員工進修開支給予利得稅扣稅額,以及為IT技能進修提供更多扣稅優惠;推出「提升IT業人才培訓先導計劃」,由政府2︰1配對,資助具一定工作經驗的在職IT專業人士,修讀特定範疇的進修課程,例如數據分析、人工智能,或考取專業資格。

良禽擇木而棲,全球紛紛搶奪科技專才,有能者不一定會選擇香港落地生根。如何讓人才能夠留在本港發展,關鍵在於香港創科產業發展的前景和機遇。香港政府應展示最大的決心和承擔,支持本地科技人才自我提升、發展事業,才是正途。

莫乃光   立法會(資訊科技界)議員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