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5月23日

林行止 林行止專欄

取悅選民談判關鍵 中興誤國應再教育

一、

中美貿易談判第二輪會議已於去周五「圓滿」結束,中美達成主要是「不打貿易戰」的共識,京媒因此說是中美兩國的「共同勝利」,然而,這不過是雙方的「願景」,能否達致是未知之數。筆者循着過去數月評論此事的思路,着眼《中美聯合聲明》的內容,認為兩國同意不火併但暗戰在副總理劉鶴特使未離開華盛頓時已開展!無論如何,中美願意繼續坐下談判,總較亮劍擺出互砍的架勢,令人對前景有所憧憬。不過,所以有此令京媒認為「中國又一次迎來了和平」、「中方守住了不可退讓的三大底線」此類似自慰的評論,主要是由美國財長努欽這位前華爾街要角、擔任美方首席代表有以致之。眾所周知,投資銀行家見錢開眼且念念不忘為其商界友朋製造賺錢商機,加以努欽今年才五十五歲,「退食」後仍有不盡的發財機會,他當然不會做出得罪未來大主僱的儍事,因此才會滿意於有「共同路向」而無具體結果的結論。美國智庫「奮進學社」(aei.org)於談判結束後即貼出〈財長之得美人之失〉(Treasury Secretary Mnuchin wins, America loses)的短文。顧題知意,內容不必引述了。事實上,要是由於北京第一輪談判中表現「太勇猛」、幾乎令談判不歡而散、因此一度盛傳「劉鶴不想再見到他」而被排斥當不上代表團成員的納瓦羅主其事,結果肯定不一樣。

在白宮的堅持下,事與北京意欲違背,納瓦羅仍參與第二輪談判,雖非主其事,惟在中方「有微詞」之下,他仍坐穩白宮貿易政策顧問之位,中美未來的有關談判多艱甚且可說不樂觀,不難預期。以筆者的看法,惟有那些能夠討好美國選民的協議,美方才會接受;特朗普希望藉此讓共和黨在十一月中期選舉中操勝券,如此他才能確保獲黨全力支持於兩年後競逐連任。

二、

中美達成暫時不啟動貿易戰的共識,稍有分析能力的人,都知道是北京作出尚未具體化的相當讓步才能達致,而且其所作讓步,較筆者揣測的更大(見五月十六日本欄)。筆者以為在美方縮短對中興禁售敏感零件的七年年期及出售一些不致令中興停產而又不影響美國國家安全的科技產品後,中方才會收回對美農作物徵收報復性關稅,哪知美國未作這類承諾中方已放棄對美的「報復」。

《中美聯合聲明》的六項共識,目的在減少中國對美貿易的順差,至於具體數額多寡及以什麼方法及購買什麼貨物達此目標,有待兩國進一步磋商。特朗普總統經常信口開河,他一再說中國對美順差達五千億(美元.下同),是誇大之言,以去年為例,美國購入值五千零五十六億的中國貨,中國輸入的美國產品只值一千三百零四億,憑這些數據,中國的順差為三千七百五十二億,美方若逼中方減二千億貿盈,意味中方必須購進比正常需求多約一倍半的美國產品,在不少高科技產品對中國禁售的局限下(美方對此寸步未讓),中國欲達標,不是易事;另一方面,當前美國產銷趨於平衡的產能及接近全民就業,經濟條件甚佳(特朗普為此沾沾自喜),如何能頓時提供這麼多貨物外銷?

「供應鏈」固然可能出現求過於供的問題,同時且有因需求突增而推高價格令通脹回揚最終要由美國消費者承擔!進而左右選民投票意向的大問題。

依照當前的情勢,中國有的是錢,其需要且有意增加進口的能源、農作物及肉類等,增加產量需長時間,現在的供應肯定無法應付;另一方面,中國要買的美國未必肯賣……換句話說,迄今為止,除了這幾天美媒仍口口聲聲譴責中方過去多年「盜竊」其科技產品,中美貿易均基於市場運作,即於「互惠互利」原則下達成;而日後的貿易,卻加進了為達削減貿盈而增購的項目,對計劃經濟的中國,不應有問題,但對徹頭徹尾市場經濟的美國,如何迎合顧客的需求,必有一番周折。

單純從經濟角度看,中美貿易談判成果已不易測,若加進政治因素,便不知如何落筆。北韓固然可能生意外,南海緊張局勢正在升溫,釣魚島和台灣的爭紛且「按下不表」了。在這種情形下,最駭人的揣測是中美商務官員在談判(北京或華盛頓)但上述最危地區的某處已炮聲隆隆……

三、

假設中美在商言商,商貿談判有商有量,順利展開。筆者以為下述數事的發展值得注意。

A、中興「誤」蹈美國法網受罰,為中國帶來沉重的有形及無形損失;痛定思痛,北京應趁機整頓國企,特別是對其負責人進行「再教育」,改造他們以為國家全方位崛起有國家為後盾便可任性行事的傲慢。

B、談判期間,真假消息必然滿天飛(中國會增購什麼商品賣方能否供應以至價格高低等),看新聞的人也許嫌太多「假消息」,但肯定會受資本市場中人歡迎;大起大落的熾熱炒風令股市呈旺盛之象,炒家和教唆及替他們買賣的經紀生意興隆,他們的消費已足撐起半個高端市場。

C、美國對高科技產品出口的限制,比前愈嚴,在這種緊繃繃的環境下,拿了中央財政科技計劃經費、負擔國家科技研究項目的在港(肯定只有少數有香港人身份)科學家,千萬不可在「為國効命」的口號下做出任何連累香港成為美國「禁運」地區的蠢事!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