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5月8日

張國華 新思維網絡

再為通識教育說幾句話

許多個月前,寫了一篇短文,為通識教育說幾句話;年多後,借特首的話,無風起浪,通識教育科又成為時事焦點。

事緣傳媒報道,政府成立的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正準備檢討高中課程的通識教育;政府事後解釋並沒有確認,但也沒有否定。既然專責小組的功能是向政府就學校課程提出方向上的建議,討論的過程觸及通識教育科,也是自然不過。

為高中生提供多元學習

事實上,類似的檢討,教育局課程發展議會亦曾進行。課程發展議會和考評局於2015年11月發表名為持續優化、不斷進步的新學期中期檢討及前瞻報告,亦曾觸及各科包括通識教育科的問題。當然,政府再找另一與課程發展議會並無重疊的教育界朋友再討論一次也有一定好處,就是無論檢討結果為何,總不會招來自己人檢討自己人的批評,也可以有較新的角度,檢視新高中的實踐問題。

新高中要處理的一個困難問題是,在一個整體的課程框架內,為不同能力、志願和興趣的高中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經驗,避免不必要的標籤學生。因此,在新制度下,每間中學都有不同數目的學生,考獲3322或以上的成績,並憑成績獲資助或自資大學取錄;考獲5科二等成績學生,則可憑此成績修讀副學位課程。

這個意念就是指,雖然制度上不能避免分區按成績把小六學生分成3個成績組別,進行升中派位,但學校的職責就是在大體沒有標籤的環境下,為不同學生提供合適的學習經驗,以今天的術語去配合廣義的生涯規劃。

這種局面,與亞太不少我們熟悉的局面有所不同。亞太不少地區(包括國內和台灣)都在高中設立雙軌制:即普通高中和職業高中。這些制度的共通點是,在初中完結前,透過某種分流方法,把學生分到普通高中和職業高中兩種不同的升學路徑。普通高中的學生,將來參加公開考試,升讀傳統大學;職業高中的學生,升讀職業課程。大學入學的問題,變成只是普通高中的問題。

我們的高中制度與大家較熟悉的北美制度也不相同。美加沒有與文憑試相若的全國適用公開考試。當然,長春藤大學另設考試,但僅少數中學參加,其他中學的學生一般以校內成績申請不同大學。

印象中,只有香港才用共通的高中課程框架照顧所有學生;而當年不採取分流這決定,差不多是教育界和教育局的共同決定。明白過去30多年教育發展的朋友,會相信這是香港教育的自然發展。某程度上說,這是一項當年的制度選擇。通識教育科就是在這情況下被接受成為高中學生的共同學習經歷。

入大學成績證明認受性

在現有的高中課程框架內,通識教育科是唯一提供跨學科學習的平台,學生可以學到不同學科如何在同一個命題有不同的思考角度。通識教育科亦是唯一的學科,讓學生可以自選一個自己有興趣的題材進行研究,並寫成報告,成為文憑考試部分評分。通識教育科以往被認為是精英學生的學科,實踐說明,去年接近九成人取得二級即最低大學入學標準,說明絕大部分學生都可接受通識教育科。

筆者在此無意神化通識科,事實上,通識教育科在實施上仍有不少有待處理的問題。但當年把通識教育科訂為必修科,的確基於一些道理;把通識變成一科選修科,當然可行,只是如何把上述的學習經歷補回給其他學生,則有待倡議的朋友回答。

當然,高中仍有不少問題值得加把勁處理,例如當年設立應用學習科,是希望透過一些與傳統文、理科不同的科目,吸引不同學生就讀,以擴闊他們將來的出路。但在實踐上,只有8%的學生就讀,遠比當年的預算為低。如有方法鼓勵同學就讀應用學習科,對政府同時要鼓勵同學投身各項職業教育,將甚有幫助。

此外,2015年公布的檢討,亦已提及各科考核內容和形式的檢討,完成之後,如加上大學收生制度的配合,有否空間再鼓勵學生修讀多一科選修科,亦是值得探討的問題。整體性的問題,自然要求整體性的檢討。

張國華_新力量網絡成員、香港公開大學教育及語文學院院長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