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4月18日

余錦賢 香港脈搏

林鄭首份授勳名單「去CY化」

《基本法》23條立法近日在社會又再翻起討論,不過,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天重申未是時候立法,表示希望先營造社會平和氣氛,以便就爭議議題進行較理性和有互動空間的討論。

政府中人一直強調,林鄭冀先搞好民生經濟,不想多談政治,因此23條立法的確如她所言,到目前為止尚未有時間表;至於特首致力與不同政黨改善關係,亦是想創造和諧環境,例如前晚差不多總動員高官應邀「畀面」出席自由黨黨慶,就跟5年前梁振英擔任特首時要求政府官員齊齊杯葛有天淵之別。

據聞,將於7月1日頒布的林鄭就任行政長官後首份授勳名單,也充分反映她與CY不同的作風。

香港回歸中國後,沿襲港英年代做法,向社會具名望和有特殊貢獻的人士頒授「荷蘭水蓋」(勳章),予以表揚及肯定,不同的是改了勳銜叫法,以大紫荊勳章為最高榮譽,其次為金、銀、銅紫荊星章,通常於每年回歸紀念日公布名單。

無意有權用盡

不過,去年梁振英政府頒布的授勳者中,獲大紫荊勳章的罕有地多達12人,當中包括多名忠實梁粉,被視為CY離任前給支持者的「最後酬謝」。

今年的授勳名單還有兩個多月才揭盅,據悉,負責推薦的授勳及非官守太平紳士遴選委員會已展開工作,研究各部門所建議的人選。雖然委員會的角色只是推薦,理論上特首擁有最終決定權,但據了解,林鄭今年無意「有權用盡」,會尊重及接受委員會提出的人士,一改梁振英年代主動向委員會加插名單的做法;而授勳的人數,尤其是大紫荊勳章,預料不會像去年般有12人那麼多。

由此可見,林鄭的管治風格與CY大相逕庭,願意按制度及規矩辦事。至於今年的大紫荊勳章花落誰家,政府中人堅稱一定會來自遴選委員會的建議。事實是否如此,市民可待名單揭盅時擦亮眼睛,看看獲加冕的人士究竟是憑社會貢獻,還是藉政治忠誠得此殊榮。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