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4月7日

李子衝 觀潮篇

改革何時有

踏入2018年,中國改革開放40年。根據外交部部長王毅預告,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出席今屆博鰲論壇,並且公布改革開放新舉措。中國自從1979年改革開放後,經濟騰飛,創造前所未有的局面,可以實踐夢想,編織「中國夢」。反觀香港,脫離殖民地時代20年,經歷4位行政長官,除了一些口號之外,個個因循,沒有改革思維,香港不單原地踏步,而且競爭力消退,事事難行,怨聲載道。

八萬五無疾而終

簡單的例子是,香港的樓房問題困擾港人幾十年,4位特首,3位以房屋政策作為重中之重,可惜時至今日,樓價一日比一日高,大部分人置業渺茫;就是沒有改革精神,不敢大幅度改變現有規矩,因循苟且,不肯負責,怕於創新。董建華提出八萬五的口號,沒搞好土地供應,卻遇上金融風暴,最後無疾而終。

曾蔭權當政,不似在董建華麾下時賣力,不達標供應要人頭落地,他反而停建居屋,繼續實施勾地表政策,控制供應,以至供不應求,樓價向上。梁振英提出長遠房屋發展策略,10年興建48萬個公私營單位,即平均每年4.8萬個,可是對着一班不思改革的公務員,5年來都不能達標,黯然離去。

林鄭月娥成立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準備大辯論,尋求社會共識,可是仍跳不出慣常的諮詢框框,準沒有好結果,只會吵吵鬧鬧,各打五十,妥協收場。改革要當機立斷,認為對的便勇往直前,不怕既得利益者,雖千萬人吾往矣,因此歷史上的改革者多數沒有好下場。香港在土地供應方面,大家都知道只有兩個方法增加土地,一是郊野公園,二是填海。

土地供應的問題十分簡單,香港彈丸之地,70%是郊野公園和保育地,屬於不能動它分毫的「禁地」,其他30%已經發展了八成,剩餘6%大部分是農地,歸併業權和改劃,農地變屋地的時間漫長,政府估計需時10多年,遠水救不了近火,而且數量不大。假設政府撥出10%「禁地」起樓,由殖民地至今,百多年來,不過發展了24%,如果未來有這麼多土地供應,市民便不用搶樓搶地。

過往香港發展新市鎮,主要靠填海,這有其歷史因由。由於新市鎮位於新界,而新界是借來的土地,屬於租借地,港英政府不是地主,不能賣地,惟有填出來的新增土地可以拍賣,因此便大幅填海,大幅造地。反而於回歸後,可能不想跟環保組織角力,便放下填海的念頭,直至近年才重新開動,揀定25個地點,再收窄至5個選點,慢慢研究。

填海潛力無窮

事實上,香港土地來源只有這兩個方向,短中期就用郊野公園,中長期便是填海。郊野公園幾時用上幾多土地,還可以深入討論,有了大框框,市民心中有數,不用擔心供應,問題自然得到紓緩。填海,其實大有作為,一個吐露港,潛力無窮,加上東大嶼,香港前途無可限量。只是政府有否改革精神,能否面對環保爭論。

順帶一提,改劃土地用途,現在用上很長時間,增加了土地供應的時間成本,核心問題是有多次諮詢程序。大家都明白,在今日民主的社會,諮詢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是諮詢的方法,以及搜集不同意見之後,如何處理利益矛盾。今日的官僚制度,負責官員只做交通差,不肯當球證,意思是遇上矛盾,着你自己解決,不參與調解,不依照法理、政策說句公道話,或提出該行方案,只是蹉跎歲月。

政府應該積極介入發展項目的前期工作,以改革思維增加土地供應,北望神州,不禁要問:香港的改革何時有?

李子衝  時事評論員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