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12月23日

江麗芬 政局筆記

拒台人入境非上策

繼《號外》前總編輯張鐵志來港被拒入境後,再有兩名台灣學者申請簽證訪港遭拒;事件擾攘了一兩天,已再沒有多少人關心。究竟他們為什麼會被拒諸香港大門外,入境處的例牌答覆是「不評論個別個案」,各人不甚了了,也無暇與無意深究。

社會對於有人被拒到港之事,沒多少反應,大抵是因為近年拒絕入境事件已由「個別」漸轉成為新常態;之前的例子包括台灣人權促進會前會長邱毓斌在10月申請來港簽證遭拒,台灣多名立委如余宛如、郭正亮及台灣政黨時代力量立委林昶佐,去年也不獲香港發出簽證。除了台灣政治人物外,今年10月英國保守黨人權委員會副主席Benedict Rogers在香港機場被拒入境,並即時原機遣返回英國;若事件不是引來國際社會的一陣子關注,相信香港人更不會特別留意。

橋樑角色作用大減

有意見認為,每一個地方有其入境政策,那是內政,外人不宜置喙,也不應插手干預。可是,按常理,即使一個地方拒絕任何人進入其境內,主要也是基於公眾治安以至國家安全的考慮。

然而,若說張鐵志或這些學者會對香港的治安或安全構成威脅,卻難令人信服。

近年,台灣的政壇及公眾人物似乎愈來愈難順利進入港境,相信不純是香港特區的決策,而是北京的決定,是「綠營」在寶島再次執政後兩岸關係轉變所致。因此,香港曾作為兩岸溝通的重要平台,也得暫且「冰封」起來;於是,國民黨馬英九擔任台灣總統時促成、由香港財政司司長擔當榮譽主席的「港台經濟文化合作協進會」,在民進黨蔡英文上台後已轉低調,變得無甚作為。

多年來,香港被視為可在兩岸之間扮演獨特的溝通橋樑角色;在回歸前如是,在回歸之初也一樣。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的特別顧問、香港政策研究所主席葉國華,便以其智庫名義,主催建立香港與台北的雙城論壇。那時雖然台灣的政局已是由藍變綠、民進黨陳水扁掌權,但在北京的默許甚至支持下,時任台北市長的馬英九仍可來港出席論壇,藉此促進兩岸關係發展。

隨着兩岸關係其後大步向前,雙城論壇亦移師至台北、上海舉行,兩岸也由20年前還未正式「三通」,演變至今天在經濟及文化上的往來均極為頻繁,香港往日的所謂橋樑角色,自然作用大減。相反,於北京眼中,可能更不想見到香港與台灣的社運或民間團體加強連結與交流,成為一股力量。

因此,一些台灣人物,即使並非綠營的政客,只要稍稍帶有一些政治色彩的,也有可被拒諸門外。如文化人張鐵志,雖未見發表過任何激進言論,但或許因其身為中華文化總會副秘書長,而該會現時的會長又是蔡英文,故即使他曾在香港居住數年、太太也是香港人,還是未能入境。至於另一不得其門而入的學者吳叡人,曾在港大學生會刊物《學苑》撰文評論民族自決,今次計劃來港是出席學聯的活動,相信這些背景加起來就成了他入境的阻礙。當然,這些是否真正理由,在政府拒絕公開資訊下,外人難以稽考,只可說是較為「近磅」的解釋。

相對於台灣政府對於島內統派人物採取的法律行動,拒絕入境或許只是「小巫見大巫」。可是,讓特區政府收緊入境限制,還台灣當局一點「顏色」,這做法難免影響了外界對香港的印象。

影響外界對港印象

香港回歸後實行「一國兩制」與「高度自治」,按理在中國之內可以享有獨特的地位,在政治上的寬度、彈性都可以較大。

在回歸之初,容許香港借「民間」名義舉行兩岸論壇,邀請被視為有望成為總統人選的馬英九前來作溝通交流;到現在連一些政治色彩不算濃厚、取態也屬溫和的文化人或學者也被擋在門外,便恐怕予人感覺香港已漸漸失去過往獨有的政治寬度與彈性,更遑論香港的「一國兩制」可以成為台灣的示範了。

再者,兩岸關係波譎雲詭,在政治變化難料之時,維護香港的獨特作用,始終才是上策。

說到底,要特區政府限制一些人進來,若確實對香港的政局或兩岸的博弈有所幫助,那還說得過去;可是,愈來愈多人被拒絕入境,除了令人覺得不明所以,更難使人相信道理站在香港入境處這一邊。這樣下去,只怕結果會是得不償失。

作者下周放假,政局筆記暫停一周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