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11月27日

莫乃光 專業議政

電子支付普及 不靠太陽能電筒

近年有關香港電子支付的發展時有激烈辯論,20年前八達通出現至今人人使用,但當天領先世界的技術似乎在目前流動支付的大潮流下顯得落伍。早前網上熱議八達通推出伸縮棒產品,令不少人疑惑:流動支付工具席捲全球,為何在香港仍未普及?

香港消費者在支付工具方面選擇眾多,除了慣用的八達通卡和信用卡,電子錢包程式湧現,可是始終未成氣候。兩年過去,各種支付工具之間的競爭白熱化,最近不同營運商開始在衣食住行方面引入流動支付,例如的士、街市、小巴等等;最近港鐵亦宣布準備在羅湖和落馬洲試行手機支付購買單次車票,措施主要面向來自內地、習慣使用電子錢包的遊客。

金管局2015年11月實施儲值支付工具及零售支付系統監管制度以來,市民有更多機會使用手機或掃描二維碼付款,去年至今共發出16個儲值支付工具(SVF)牌照,又計劃明年9月推出快速支付系統,打通各類電子支付方式。

局方月中發表文章,嘗試解答為何電子支付在香港不如內地普及,表示「模式及步伐往往取決於自身環境、市民需要等不同因素」,亦指出「無現金城市」未必完全是好事。

港人雖然有很多不同的流動支付選項,但普及率仍然不高,主要原因是使用習慣難改、怕麻煩和私隱安全問題。大量評論認為香港落後於內地,亦有人認為流動支付在香港未成氣候,反映的是金融體系和支付基建較成熟。另一個很多人提出的論點是,八達通卡快捷、可靠和易用的優勢,成為流動支付發展的阻力。還有什麼其他因素?

流動支付只欠東風

政府對於推動電子支付較後知後覺,當外地大力推動手機支付,本港仍在花時間推出要用家上載PDF檔到銀行的電子支票,實在錯失時機。最大問題在於政府部門之間各自為政,在各個政策層面並未以開放平台和引入競爭為最大原則。這種保守思維變相保護目前八達通、信用卡等支付基建中的既得利益。

本港公共交通支付一向是八達通的天下,但隧道和道路電子收費、街邊泊車位咪錶、康文署的文娛和體育場地甚至交水費,有多少引入流動支付工具?以傳統支付工具主導的局面,能否在金管局推出開放予所有銀行和SVF,提供跨營運商的即時轉賬服務「快速支付系統」之後有所突破?

電子支付很大部分的發展都受政府政策影響,政府思維必須更主動帶頭採用,才能提高普及程度。上星期《經濟學人》一篇文章分析本港電子支付發展時指出,港人願意嘗試電子支付工具,市場上百花齊放對用戶有利。不過,在政府政策保護之下,八達通一直沒有遇到能動搖其地位的競爭者,不必急於進步,在全球流動支付革命之中面臨挑戰。

倫敦、北京、廣州、紐約、俄羅斯、日本的鐵路交通都可以使用電子錢包付車費,最近新加坡政府亦準備把電子支付引入公共交通系統。新加坡計劃未來幾年,巴士逐步停止接受現金購票,地鐵站也不再接受以現金增值卡;9月更宣布明年將在公共交通測試Apple Pay、Android Pay和信用卡,乘客可以手機購買車票或支付車資。

港鐵與內地的流動支付工具合作讓旅客掃QR購票,情況就像周星馳電影內的「太陽能電筒」。為何不研究更新入閘感應器,讓乘客可以用NFC手機、信用卡都可以像八達通卡一樣付費入閘?

香港迎向流動支付的未來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開放交通和政府服務支付的平台,讓各個SVF營運商與八達通和信用卡等傳統支付工具作公平競爭,應該是政府推動智慧城市藍圖的首要任務。

莫乃光  立法會(資訊科技界)議員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